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问题探析.docVIP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问题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问题探析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问题探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中的一些问题如场地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上层滞水的理解和认识,多层地下水的土层重度计算以及带有裙房或外扩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布设勘探点和标贯成果、静探成果确定预制桩、预应力管桩的设计参数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执行问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explored and analyze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such as the venue of Anti-floating fortification water level to determin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perched water, the multi-layer groundwater, soil severe and with a skirt or external expansion basemen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s, laid the exploration points and results of SPT, CPT results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pile, prestressed pipe pile.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mplementation issues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场地抗浮设防水位的综合确定问题 目前场地搞浮设防水位业界有不同的观点,如建筑抗浮设防水位应是建筑基础底板所在地下水层的最高水位;或者由于在多层地下水场地可能多个建筑物,而这些建筑工程中有自己的基础埋深,可能涉及不同地下水层,而有不同的抗浮设防水位,因此,并不存在统一的“场地抗浮设防水位”[1]。笔者认为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从较大范围的整个场地来考虑而不是以某个场地有不同建筑基础埋深,就有多个抗浮水位。 在多层地下水条件下,应当首先弄清各层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是各含水层最高水位之最高者。场地的最高水位与基础埋深无关,只是计算浮力才涉及基础埋深。 1.当基础底面处于潜水位①层下h处时(图1a),基础底面所受之扬力为P=γw h2.当基础底面处于②层相对不透水层顶面下h处时(图1b),P=(h1+h)kγw3.当基础底面处于层间潜水③层层顶下h处(图1c),P=hγw4.当基础底面处于相对隔水层④顶面下h处时(图1d),P=(h+h3)k1γw+(H-h4+h)k2γw,这里,假设从④层底向下即向上贯通的空隙不是同一空隙,前者的空隙为k1,后者的空隙为k2,且k1+k2>k(当取n为k时,k1+k2=n)以策安全。此时,P=(h+h3)k1γw+(H-h4+h)k2γw 5.当基础底面处于承压水层⑤顶面下H处时(图1e),P=(H+h)γw,即不考虑上部静水压力作用。 关于“上层滞水” 的理解和认识 上层滞水是处于包气带中,有可能是处于非饱和土中,它直接与大气相通,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过渡带。它是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积聚的重力水,因而并没有明确的含水层,虽然具有自由水面,但受局部隔水层所支配,在整个场地往往不具备连续的自由水面,所量得的水位可能是高低不同。由于上层滞水是处于包气带之中,因而其水压力总是小于大气压力。受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季节性和暂时性。 从上述上层滞水的定义和从理论上来看,上层滞水是可不考虑浮力[2]的。 李广信教授在“浮力计算与粘土中的有效应力原理”(《岩土工程技术》2003年第2期)一文中对滞水与浮力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认为:在许多城市中上部粘土层中的地下水位往往以滞水形态存在。它可能由天然降水和管道漏水等原因所形成。如图2所示: 图2滞水和潜水中土的孔压与浮力 但在实际工程中,上层滞水问题是复杂的,广东省佛山市新城区有一条东西向的下穿式隧道,全长590m,在距隧道侧边30m左右有一条河,隧道下的砂层与河床下的砂层相通。该隧道主体工程已完成。路面尚未铺设,连续暴雨一直水位陡涨,导致东、西两侧的引道上浮,东侧引道最大上浮29.5cm,西侧最大上浮7.4cm。后采取压重17~56.4cm的砼和底板注浆处理。原设计抗浮设防水位高程取4.0m,修复设计引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