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应增强包容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教师应增强包容精神

高校教师应增强包容精神摘要:包容精神就是能以宽容态度对待不同思想、见解、文化、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理解、体会、容忍他人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设身处地容忍“异质思维”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像考虑自己的利益一样考虑他人利益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反对唯我独尊的精神。包容精神是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科学发展的价值基石。培育和增强包容精神,要求管理者做表率,要弘扬推己及人的美德,要尊重多元文化,要倡导学习精神,要完善权利保障制度。 关键词:包容精神;高校教师;伦理;文化;制度;权利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7-069-02 一、包容精神的内涵及作用 (一)包容精神的内涵 包容精神就是能以宽容态度对待不同思想、见解、文化、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理解、体会、容忍他人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设身处地容忍“异质思维”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像考虑自己的利益一样考虑他人利益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反对唯我独尊的精神。包容精神体现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府、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力量、勇气、智慧和自信的象征。 包容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儒家、佛家、道家无不讲包容。中华民族自古宗教多元,历代统治者口味不一,但很少发生宗教冲突,原因就在于包容的共同理念。包容精神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讲包容,像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国民来自世界各地,人们宗教、信仰、文化、生活方式差异巨大,如果没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包容精神把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团结起来,是谈不上发展的,更谈不上强盛和繁荣。 (二)包容精神的作用 包容精神是社会和谐、文化发展、科学进步的价值基石,是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尺。没有包容精神,就没有高层次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 1.包容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世界无处没有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矛盾更是比较多。家庭内的矛盾、单位内的矛盾、社会成员间的矛盾、不同思想的矛盾、不同利益的矛盾都有所滋长。矛盾存在是正常的,社会成员只有坚持包容精神,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在多元中求主导,在交锋中求交融,在差异中求和谐,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变化中求稳定,在发展中求共赢,才能度过矛盾凸显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2.包容精神促进文化繁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主要得益于包容精神。中国历史上,大致有六个文化发展高峰,即春秋战国、盛唐、北宋、明末、民国、改革开放时期。凡文化繁荣的时代,包容精神都很强。如果不包容,李白那些豪放不羁的作品怎么可以流传开来?如果不包容,佛教作为外来文化怎么能在中国遍地开花?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尽管还有帝国主义和军阀纷争,还有种种社会问题,但已展现了初步民主化的、具有包容精神氛围的社会图景。蔡元培先生主政北大,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促进教育、思想和学术的繁荣,被传为佳话,中国现代史上不少杰出的科学、文化、艺术、学术大家就是民国时期培养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伦纲常受到破坏,仇恨暴力取代文明,阶级斗争和极端主义思潮泛滥,这时包容精神也丧失了。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才进入一个较为宽容的时代。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各项事业突飞猛进,文化发展又迎来灿烂的春天。事实表明,唯有包容才能繁荣文化。 3.包容精神促进科学发展。我们至今没有培养出哪怕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表明我们这个社会的原创能力很欠缺。新思想、新科学、新创造的萌芽往往以“异端”面孔出现,往往会颠覆传统认识和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识,形成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波”,如果没有高度宽容的社会环境,新东西刚出来,就被狭隘意识形态和落后的习惯力量压制住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就很难发展起来,创新型国家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只有包容,科学才能不断实现发展,不断飞跃。 二、培育和增强包容精神的途径 (一)培育和增强包容精神,管理者要做表率 孔子说,有三种行为他看不下去,就是“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居上不宽”,是指职务高但不宽容。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首先要做包容的表率。有个大学的学工部副部长,听说外校一位知名学者到本校讲学,内容是关于“宽恕与和解”,这位副部长觉得人家讲得不对,竟闯到会议室指手画脚训斥学者,学生要与他讨论,他不许,事件公布后舆论哗然,公众痛斥这位行政人员的霸道。行政人员本应是为教师服务的,竞自我膨胀充当“学术警察”对教师颐指气使,何谈学术自由!在这种低层次的管理下,能指望学校培养什么杰出人才呢?到处都是“标准答案”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大量创新型的杰出人才?从这种事看,中央提出高校“去行政化”是富于远见卓识的,这虽然是一场艰难的改革,但不这么做,就无法改善学校管理,树立教职工的主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