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浅议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摘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我们应严把材料的质量关,原材料是路面工程的物质基础,它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水泥稳定底基层的施工。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125-02
0 引言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整体性,易于机械摊铺操作,且料源广泛,可就地取材,便于原材料和混合料的加工,再加上它有耐久性、抗冻性、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及与面层结合好的技术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或底基层。但是它在拥有者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若对其特点不了解,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就不能发扬其长处,为了保证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底基层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不会留下工程隐患,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要结构设计合理,使路基强度满足要求,我们要着力放在混合料组成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以及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底基层的原材料选择上。
1 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和碎石,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原材料是路面工程的物质基础。
1.1 水泥 施工时选用初终凝时间较长,标号较低的水泥,水泥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对集料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水泥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我们要保证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工序。不应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使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
1.2 碎石 本标段沿线碎石储量较为丰富,石料强度较高,依经济合理的原则,按路面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的要求和用量,大部分施工段能就近开采,经过对沿线附设的石料加工场的原材料的调查、试验,通过实验严格控制碎石的其他指标,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采用0~31.5mm,经实验筛分在连续级配区间。
2 混和料的配合比设计
路面底基层路面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对路面底基层材料特性的要求中指出:“底基层采用3.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标准试件7天抗压强度不低于2Mpa,压实度不小于97%。”按设计要求于2007年8月30日铺筑路面底基层试验路时,采用3.5%水泥稳定碎石,其中集料的掺配比例为:16~31.5mm碎石:4.75~16mm碎石:0~4.75mm人工砂=30∶30∶40。碾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为4.8%,最大干容重为2.360g/cm3。以上配合比通过试验试铺各项指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3 现场试验段的施工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及国内外实践经验,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前采用计划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初步确定的混和料的配合比铺筑试验段是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获得最优化的生产配合比、合适的拌和时间、摊铺速度、压实机具的组合及碾压工艺、松铺系数的确定及合适的作业长度等一系列控制参数,提出标准施工方法。除试验段强度及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外,现场钻芯取样的完整性及强度也是控制的关键环节,试验段长度宜为100-150米,宜选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碾压组合,必要时可调整水泥用量及含水量试验。
4 混和料的拌和
4.1 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考虑施工时各种损耗,以确保水泥稳定底基层的质量。水泥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水泥剂量太小,不能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的施工质量,有时水泥剂量导致裂缝过多、过宽,会引起沥青面层相对应的反射裂缝,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的剂量增加0.5%,笔者所在标段室内试验确定的水泥剂量为3.5%,故取实际水泥剂量为4.0%。但此时要注意的是,水泥剂量的控制不能超过6%,这样才能确保水泥稳定底基层的质量。
4.2 厂拌设备的选型 骨料、粉料、水等各种物料的配合比精度是否合理,是拌和设备的好坏的关键,拌和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合料拌和的质量,我厂选用WCB600型稳定土厂拌设备,它的拌和均匀,性能稳定,能较好的保证各种物料的配合比,该设备主要采用电磁调速控制系统。
4.3 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 根据施工配合比设计的最佳含水量指标,每天由后场专职试验人员在早上、中午、下午,在厂拌混合料现场,结合当天的气温、湿度、运距情况,分别测定各种集料的含水量,确定混合料拌和时的用水量。在混合料摊铺整型过程中及时测定混合料的含水量,在前场负责检测压实度的专职试验人员,要及时指挥压路机碾压,尽量避免由于含水量过大出现“弹软”、“波浪”等现象,力求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避免产生由于含水量偏小使混合料容易松散,不易碾压成型的情况,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密度和强度,增大混合料的干缩性。根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议新课程标准及数学教学.doc
-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美术鉴赏教学.doc
-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设计原则.doc
-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有效性学习.doc
-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词汇有效复习策略.doc
-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doc
-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复习课.doc
-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doc
-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doc
-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学.doc
-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太阳能热水器效能与环境因素互动研究论文.docx
- 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研究论文.docx
- 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创新实验设计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docx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文化认同的提升研究论文.docx
- 初中历史“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教学研究”论文.docx
-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与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效应研究论文.docx
-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手工制作活动与历史情境再现研究论文.docx
- 小学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领导力与组织能力中的作用论文.docx
-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物理实验与理论教学融合模式构建论文.docx
- 智能科技赋能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分析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