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doc

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

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摘要: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以及肋横突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表现为关节滑膜囊嵌顿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多发于女性和体力劳动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背部疼痛(84.52%),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间神经痛(25.81%)和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9.68%)等症状。体格检查:受损胸椎节段棘突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深吸气是疼痛加重。可触及偏离脊柱中线、后凸或凹陷的棘突,并在椎旁软组织触及条索状或痛性结节。由于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神经官能症等。有文献报道手法推拿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笔者从2000年至今,采用手法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353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按摩 治疗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66-02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以及肋横突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表现为关节滑膜囊嵌顿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多发于女性和体力劳动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背部疼痛(84.52%),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间神经痛(25.81%)和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9.68%)等症状[1]。体格检查:受损胸椎节段棘突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深吸气是疼痛加重。可触及偏离脊柱中线、后凸或凹陷的棘突,并在椎旁软组织触及条索状或痛性结节。由于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神经官能症等。有文献报道手法推拿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2,3]。笔者从2000年至今,采用手法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353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至今,张家口优抚医院收治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病例353例,女性261例,男性92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0岁,19~30岁103例,31~50岁182例,51~70岁68例。其中有外伤史者139例,无明显诱因的214例。病程1天~10年,平均8.5月。所有病例均有胸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上身旋转困难,脊柱前屈后伸受限,经CT或X线检查除外胸椎结核、骨折、肿瘤及风湿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健侧,以轻柔的推、拿、揉、滚等手法自上而下按摩受损部位,时间为2~3分钟,然后点按压痛点。待背部肌肉放松后根据病变位于胸椎中上段和中下段分别采用立位牵抖复位法和掌压法。具体操作如下:①立位牵抖复位法:患者取立位,双手交叉枕于颈部,术者站其后方,以上胸部紧抵于病人背部,双手环绕固定病人两肘部,嘱患者全身放松后将病人提起。持续牵引1~3分钟而后上下抖动数次,听到复位响声后缓慢放松牵引,继之双手拇指在脊柱及两侧,实施推理,滑按手法5~7分钟。②掌压法:手掌按压在损伤部位,令患者深呼吸。术者手掌随呼吸而动,趁患者呼气不备时,向前下方按压,可听到复位声后患者即能感到背部疼痛减轻,表示复位成功。急性期患者每日治疗2~3次,慢性期患者每日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0~15分钟。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脊柱活动自如,能正常活动及工作;有效—症状明显改善,体征基本消失,脊柱稍受限,能坚持活动及工作;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353例患者中,治愈303例,治愈率85.8%(303/353);328例症状缓解,有效率92.9%(328/353);无效5例。 3 讨论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在传统医学中的属于“骨错缝”范畴。脱位或半脱位的小关节突刺激肋间神经或胸神经后支,出现急性背、胸部疼痛。如伴有关节滑膜嵌入关节腔会阻碍关节的复位,且此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反射性紧张状态,所以很难自行复位。通过手法帮助复位,可使紊乱的关节恢复至正常的结构关系,使嵌顿的滑膜解除压迫,同时解除各种病理因素对神经组织的机械压迫及炎症刺激,促进炎症的吸收。研究已证实经推拿治疗后血清中的内啡肽物质含量升高,可发挥较好的镇痛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5]。由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在临床很常见,已有诸多的手法应用于对其的治疗,如:冲压法、旋转冲压法、膝顶扩胸扳法、脊柱旋转复位法以及俯卧牵引按压法等等。但是无论实施哪一种手法,都是以整复错位、舒筋活血、解痉镇痛为原则,穴取扭伤穴、夹脊穴以及压痛点。以压法为主辅以推、拨、揉、滚及梳理法。总之合理应用手法,常可迅速解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症状和体征,为患者减轻痛苦,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敛,马高亮,郑明亮.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诊断依据的讨论[J]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