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第三分期中日电影民族化探索比较.docVIP

电影史第三分期中日电影民族化探索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影史第三分期中日电影民族化探索比较

电影史第三分期中日电影民族化探索比较[摘要]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和同处于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1945-1967)的中国电影在探索民族化创作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在这世界电影的变革时期,中日两国的电影业都面临着现实世界的制约和恶劣的政化的风格来进行创作,而中国导演则在电影里引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开创了向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传承之风,形成了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特殊美学风格。 [关键词] 日本电影;中国电影;新现实主义;民族化 在世界电影史的第三分期(1945-1967),几乎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勃兴的同时,日本的电影界也出现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身影。当时的日本由于受到了二战战败的影响,导致其国内的电影创作也不得不面临遭受战争创伤后的残酷现实,百废待兴。借着当时由于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电影业走向衰落,在世界影坛形成了不稳定的格局,日本的电影人揭竿而起,举起新现实主义的旗帜冲破了桎梏。与此同时,中国的电影业发展也由于受到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而裹足不前,最终由郑君里们用民族化的创新探索找到冲出囹圄的突破口。通过对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和同时期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比较分析,发现了二者在创作中“民族化”的共同特征以及不谋而合地在电影创作中对各自传统文化和美学进行了继承和探索。 一、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民族化探索 (一)《罗生门》的意外突破 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一场重建日本“文化大国”形象的运动被摆上了日程,在被占领的日子里,日本媒体充斥着围绕如何提升日本国际声誉的讨论,而且具体到电影工业。电影作为日本主要的文化输出方式之一,显而易见是推广其文化的最完美的媒介。但当时日本电影界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如何使片子引起海外的注意,第二拿什么片子送去海外。于是日本电影界将焦点放在了国际电影节上。20世纪50年代小公司东横将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拍摄成为上、下两部的大型故事片。第一部由伊藤大辅指导,第二部则为牧野雅弘。小说背景被转换为明治时代的日本,而早川雪洲出演了主人公冉·阿让一角。这部象征日本首次冲击战后国外电影市场的野心之作,最终以惨败收场,没签下一个国外的销售合同,也没有一个国外电影节接纳这部影片。正当日本电影界找不到一个突破口时,1951年戛纳电影节送来了橄榄枝,当时所有的日本人都为之欢呼雀跃。千挑万选,日本电影协会决定选送今井正导演的《来日再相逢》,该片获得了1950年《电影旬报》的最佳影片奖。但是当时的东宝因陷入诸多经济困境,居然难以筹措到足够的钱去洗印带法文字幕的拷贝,当时战后日本电影界的窘困可见一斑。这时,电影协会的会长池田义信跳出来表示反对,指出今井正这部影片的故事与作家罗曼·罗兰的一篇短篇小说过于类似,但是其他人却认为正是这种与西方文化上的“亲近”反而会加大影片的获奖几率。不过最终还是因为害怕版权上的纠纷而作罢,结果只给了戛纳该片的预告片。正当大家为错失良机而惋惜时,威尼斯电影节给了日本参展的名额,正当大家又开始为参展影片争论时,威尼斯影展的赞助商意大利电影日本分公司的负责人斯特拉米·乔丽推荐了大映的一部电影,并对此片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部影片就是黑泽明导演的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罗生门》。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在所有人的惊讶声中,《罗生门》获得了大奖,这是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标志性的胜利,也是日本电影民族化创作的尝试。 (二)日本电影民族化的成功 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包括:纪实性、长镜头、职业演员和民族化。日本电影的民族化创作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小津安二郎,他将日本民族化的风格融入人物角色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影片中的视觉特征当中,形成了与其他种种电影叙事系统相区别的独特叙事结构,并在电影中彰显了日本大和民族所独具的社会伦理形态和审美观念。艺术地再现、遵循大和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是小津安二郎电影中一贯坚持的处理方式,特别是那看似一成不变的电影摄影构图反而成为小津安二郎标志性的视觉表达形式。最典型的是在片中不同人物角色的走位调度安排上非常考究其中对话和坐态的方位处理,我们看到小津安二郎镜头中的角色人物常常是并排同坐在小酒馆的吧台前进行日常对话,或者就是在榻榻米前同向跪坐,片中的人物各方几乎都是面朝同一个方向,刻意地避开面对面的谈话交流。另有,将摄影角度稍微地仰起来表现出对人的敬意;采用静谧大气的稳定性电影画面构图;用摄影机模拟倾听者的水平视角拍摄讲话人物的正面;场景切换富有视觉连贯性和节奏感,等等,烙有日本大和民族印记特征的形式表现。二战后日本电影界的新老艺术家们,如五所平之助、沟口健二、今井正、黑泽明、山本萨夫和小津安二郎等积极地推动了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为新浪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间创作了一大批符合本民族审美要求的电影作品,电影创作的民族化也成为那个时期日本电影的特征,并得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