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刘敞赠答送别诗两大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刘敞赠答送别诗两大特征

简论刘敞赠答送别诗两大特征摘要:刘敞作为北宋前期江西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其赠答送别诗有两大特征:一、抒发其对亲友、同仁的深厚情谊及劝勉、赞美之情;二、表达其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奈及自身境遇的感叹。 关键词:特征;赠答送别诗;刘敞 刘敞作为北宋前期江西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与“清江三孔”、“波阳三洪”、“临川二晏一王”、“南丰三曾”以及欧阳修、杨万里、刘辰翁一样,成为宋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有力见证。 刘敞生活的年代,正好是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等人努力矫正西昆体的弊病,积极进行革新的时期。 刘敞生长于官宦之家,但他没有官宦子弟的纨绔,而是自幼饱读诗书,个性老成持重,且重情重义。这为刘敞创作大量饱含深情的赠答送别诗提供了主观可能。刘敞生活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也为他创作诸多的赠答送别诗提供了客观条件。 由于刘敞赠答诗的大部分内容与其送别诗一样,主要以述友谊、道惜别、表思念、叙交游为主要情感特征。据此,笔者将赠答诗与送别诗合于一体来加以论述。刘敞性格随和,为人磊落明白,与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梅尧臣有密切来往,常有赠答唱和的诗歌。作者试图从刘敞赠答送别诗中挖掘其下面两大特征。 一、抒发其对亲友、同仁的深厚情谊及劝勉、赞美之情 宋代的官员调动非常频繁,流动性强,这就使得各官员之间、亲友之间话别的机会增加。作为社会的一员,刘敞也毫不例外,有诸多的应酬,有诸多与同僚、友人话别的场景。基于此情此景,刘敞深有感触,继而创作了大量的赠答送别诗来寄托离别的无奈与惆怅,表达诗人的哀伤、愁怨及思念之情。例如“谁令春风来,翩翩动归舟,千里在明发,一樽献酬,江湖望魏阙,离思空悠悠。”(刘敞《送占光禄》卷五)质问春风为何要来吹动友人的归舟,留下悠悠离思。又如他的《送焦生》“宁复悲归来,眷眷儿女泣” ;《送雍秀才归琅琊山》“盛论山水趣,局促恨来到,江湖且相望,送子一何啸” ;《送冲卿守高邮》“离怀重自感,堕泪沾长缨” ;《山光寺献臣》“离怀目无极,日落似忘返。”这些诗歌均表达了诗人送别亲友时的不舍,眷恋之情。 刘敞与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江休复等关系甚密,诗歌上的赠答唱和最多。笔者试举几个例子深入探讨刘敞与亲友、同僚的深情厚谊。如《寄圣俞》,这首诗写诗人独自在京城徘徊,思念曾经在此相别的友人,秋风依旧,流水已去,新雁归来。新雁归有期,而友人却不知何时归来,无奈之下,只得将这问候托于大雁,以宽慰远在天涯的友人。刘敞小梅尧臣16岁,但两人的关系很好,相聚甚欢,常饮酒唱和。由于刘敞常被调任于各地做官,所以与梅尧臣常处于离别状态,使得诗人只好通过吟诗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及对友人的无比思念之情。 江休复,字邻几,是刘敞的姻家,其人博学多闻,比刘敞大15岁,二人可称为“忘年”之交,原甫以知音待之。刘敞诗集中有诸多的诗篇涉及他,有不少送别的诗。诗歌表达出这种深切思念,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他还写了些诗歌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如《寄贡甫》,贡甫即刘攽,是刘敞的弟弟,自小跟着刘敞学习,兄弟两感情深厚。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甚至希望“简略或易足,长当并形影”。刘敞经常是病痛缠身,特别41岁那年是经受了官场失败的沉重打击后,更是感到孤独寂寞。这也是诗人对亲人如此思念,对岁月流逝如此感叹的原因之一。 刘敞诗集中还有很多反映对亲友、同仁的思念的诗歌,如《二十六日大风寄贡甫》(卷九)、《送裴殿丞》(卷八)、《陈桥别隐直》(卷十)等等。 在刘敞的赠答送别诗中,还有些诗歌表达着他对亲友的勉励,如:“丈夫非怀安,少壮宜努力”(《别和弟》)。另外,刘敞诗歌中也有表达对友人的赞美的。譬如:“刘侯之弓三百斤,壮气可以摧浮云”(《送刘泾州》)。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或同仁的能力的认同与赞叹。 再举几例来探讨诗人对亲友同仁的关切与赞美,以便增加对刘敞的深入了解。如《赠梅圣俞》,诗中提到文士们的洛中相会,发生在天圣九年,诗人年仅13岁,由“及此将十载”可知,诗人写此诗是在二十几岁的时候。还在年少时,便闻之梅尧臣的诗名,高度赞扬其才情,并颇为推崇,一种相恨见晚的情愫与于言表。诗人与梅尧臣关系甚密,这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彼此间有着深深的影响。刘敞对友人、同僚赞美的诗歌还有《送李才元》、《寄佑之》等等,这些诗歌都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表达其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奈及自身境遇的感叹 在刘敞赠答送别诗中,除了表达离别情怀的外,还有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诗人从小身体不好,并且一向少年老成,这在其弟刘攽的《故朝散大夫给事中集贤院学士全判南京御史台刘公行状》中可以了解到这些情况。对人生悲苦与无奈的感慨,可以从他与亲友交流的诗歌中找到踪迹,如:《答吴冲卿学士》 诗歌开始便用“人生若浮云,聚散不自知”来表达人生的无常。然后就开始回忆与友人初识时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