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文化.ppt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请在此处填写作品信息(此页非设计页) 目录 剪纸———— 风筝———— 刺绣———— 皮影戏——— 中国结——— 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纸,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 各种剪纸作品 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第一个风筝为“鲁班”制作,称之为“木鸢”,《渚宫旧事》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清朝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各种各样的风筝 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各种关于刺绣的图片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各种各样的皮影 中国结 中国结不仅造型优美、色彩多样,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是赞颂以及传达衷心至诚的祈求和心愿的佳作。中国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 中国结 谢谢欣赏! * 请在此页填写作品信息(此页非设计模板)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关于剪纸的诗句: 李商隐——“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杜甫——“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白居易 ——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文天祥——“ 人生无家别,亲故伤老丑。剪纸招我魂,何时一樽酒。 关于风筝的诗句 郑板桥——:“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孔尚任——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关于刺绣的诗句 胡令能——“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小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朱绛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 李白——“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 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4]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中国结的起源 远古时期,人为穿系、捆扎猎物,产生了原始的绳编《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是为文字的前身。除了实用功能和记事功能,绳结也逐渐形成了审美内涵,虽然上古的绳结由于材质原因,很难存世,却以绳结纹的形式在当时的器物如陶器、青铜器等上保存了下来。器物上的绳结纹从旧石器时代到商周不断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美学水品。 * 请在此页填写作品信息(此页非设计模板) *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