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有限理性理论透析我国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诱因.doc
从“有限理性”理论透析我国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诱因
GONG Li
(East China Jiaotong Uni, Nanchang , Jiangxi ,330013 )
Abstract: Our stock market is alenon in the listed panies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first year is excellent, the second year is balanced, the third year is loss, the fourth year is ST, the fifth year is PT. This article plans to analyze the incentive in the ent, in terms of the bounded rationality theory and find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Keyon )提出的,他认为,有限理性理论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的理论。西蒙教授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关决策问题的独特见解,其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是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新观点。在其《管理行为》一书中,他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状态,即人是有限理性的。同时,他还明确区分了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或者说行为过程符合规范的标准,则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结果理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和限定范围内,当行为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行为的结果理性取决于某项行为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或预定目标的完成状况,而不管其行为过程如何。西蒙教授的"有限理性"理论是在松动完全理性的假设前提之下产生出来的。
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着眼点不同。程序理性强调的是行为过程的理性,而不只是注重结果本身,结果总是一定行为过程的结果,世上没有无因之果,只要保证了行为程序的理性,结果 自然 是可以接受的;而结果理性则强调结果对预定目标的符合程度,而不在意产生这一结果的行为程序。西蒙教授认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由于无法准确地认识和预测未来,从而无法按照结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只能依靠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应该注重程序理性。因此,在人是"有限理性"的前提下,我们应以程序理性代替结果理性来进行经济学研究,加强对行为过程的考核、控制。只要程序合理、过程规范,结果理性自是程序理性的必然结果,而不应刻意追求结果理性、倒置本末。
二、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诱因理论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出现的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的现象,其原因是很复杂的。许多分析者往往比较注重对企业内因的分析,如上市公司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盲目投资陷入多元化陷阱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等等,都是导致企业成长能力差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内因是影响企业成长的关键,但外因同样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将借助于经济学的有限理性来对影响企业成长的诱因做一下分析。
(一)上市资格准入制度和配股资格权限。在对公司上市资格的准入制度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注册制,二是核准制。核准制与注册制的主要不同在于:在核准制下,由政府出面制定较之一般的公司法更高的进入标准,并依据这一较高的标准逐个审批意欲进入市场者的申请;而在注册制下,意欲进入市场者只需要按照一般公司法的要求向证券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即可,但政府对于事后的欺诈行为仍将进行惩戒。我国在对上市公司资格的审核上,实行的是严格的审核制,只要上市公司达到审核标准,则批准上市,而对于公司在申请上市时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采取的各种寻租行为却没有考虑,这就为上市公司今后的 发展 埋下了隐患。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发行股票融资,当公司上市后再配股融资时,按照要求,其配股资格必须达到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该配股资格,不得不采取一切方法包括利润操纵手段来满足这一要求。在经过包装或粉饰情况下表现出的公司业绩当然只能使公司暂时披上华丽的外衣,纸终究包不住火,上市公司必然不会有较好的成长性,终有一天败絮会暴露在公众的面前。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而忽视了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在审核公司配股资格时,监管部门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净资产收益率10%这一配股生命线上,而并不十分重视达到这一生命线的程序或过程,这就使得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结果状态,不得不以牺牲程序理性去尽力迎合评价者对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