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 歌舞大曲 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具有重要地位。歌舞大曲这种艺术形式,在隋唐时期的雅乐、清乐、胡乐或是坐、立部伎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很强的艺术性。唐代歌舞大曲又称燕乐大曲,其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部分:(1)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器乐演奏。(2)中序:人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由器乐伴奏。(3)破: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由器乐演奏,在热烈气氛中结束。 2、《牡丹亭》 “四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牡丹亭》,是继王实甫《西厢记》之后戏曲史上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该剧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塑造了女主人公鲜明的形象,表达了在封建制度重压下,青年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的呼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腐朽。它文辞造句纤巧,用意深远,音乐上不受格律的束缚,大胆革新,作曲时强调文采,注重曲意。 大司乐 既是音乐机构,又是最高乐官。在严密的礼乐制度的职官体系中,大司乐所属乐职人员有1463人,主要施行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三种职能。又大司乐、乐师、大师、小师、磬师、钟师等乐官、乐工。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作为乐官的大司乐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被赋予了崇高的社会职能与社会意义。大司乐主调其音,以音乐之事教育贵族子弟。 板腔体 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又称“板式变化体”。即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作各种节奏、速度的板式变化,如散板、流水板、一板三眼、一板一眼等。梆子、皮黄系统的剧种是板腔体的代表。 曲牌体 亦称“联曲体”或“曲牌联缀体”。属于套曲结构。即以曲牌为基本单位,将若干只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构成一出戏或一折戏的音乐。在以梆子、皮黄为代表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曲牌体音乐史戏曲音乐的主要结构体式,也是说唱音乐和器乐曲的主要形式。 海青拿天鹅 简称《海青》,在元代已流行,是目前能确定创作年代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该曲运用了多种琵琶弹奏技巧,描写海青捕捉天鹅时的激烈场面。全区共十八段,分引子、主题及尾声三大部分。每段基本上采用合尾的形式,旋律张弛结合,节奏松紧相间,生动地描写了蒙古人民紧张有趣的捕猎生活。 7、《碣石调?幽兰》 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493-590年),是我国唯一用文字谱保存下来的古曲,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的卷子谱,存于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是我国迄今所见最古老的琴谱。据统计,全谱分为四拍(即四段),224行,共有4954个汉字。从谱中可见纯律在古琴演奏实践中的应用。“碣石调”,是指乐曲的曲调形式,源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幽兰”,即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抒发了抑郁沉思的情怀,音调古色古香,富有文人气质。 梨花大鼓 产生于清代末叶,主要流行于山东境内。早期音乐以农村民歌小调为素材,以两片破裂的犁铧互击作为伴奏。发展后,伴奏乐器新增三弦、四胡、小鼓等,并利用谐音改名为梨花大鼓,约于19世纪下半叶进入城市。其内容多为民间大套故事,音乐朴素淳厚。有南口、北口之分,南口著名艺人有王小玉姐妹,曲调刚健明快,唱腔婉转华丽,长于抒情;北口以郝老凤(又称何老凤)最为著名,曲调浑厚质朴,咬字有力,富于乡土气息。 雅乐 以礼乐制度为基础,西周实际上也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对后代影响非常深远。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锁演奏的音乐。主要用于郊社、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它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雅乐首先强调的是它的教育意义,用来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音乐风格中正平和、庄重肃穆,曲调一般较简单、节奏缓慢,演奏以齐奏为主,充分体现了它的“乐教”功能。因而,雅乐素来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并被奉为音乐的正宗。 楚辞 是战国时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形成并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南方音乐文化的代表。它以楚国的历史、风俗、音乐、方言等为其背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音乐文化的特点在于它的“巫风”,实质上是楚地原是祭神歌舞的延续。现存于《楚辞》中的很多篇章就是在民间祭祀乐歌的基础上创作的,如《九歌》、《离骚》、《天问》、《招魂》等。 太常寺 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隋代太常寺是监管雅乐和俗乐的机构。唐代太常寺规模更是空前,其月工竟占到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几,其下隶属了“大乐署”、“鼓吹署”两个机构。 梨园 唐玄宗于开元二年(714)在内庭设立的音乐机构,因设于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以演习法曲为主。一个设于长安宫廷中,主要表演法曲并试奏唐玄宗新作;一个是西京太常寺所管的“太常梨园别教院”,一个是东京洛阳太常寺所管的“梨园新院”。另外宫中的梨园还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