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前路椎体间植骨加带锁钢板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doc

前路椎体间植骨加带锁钢板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路椎体间植骨加带锁钢板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doc

  前路椎体间植骨加带锁钢板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蓝常贡,唐毓金,陆敏安,韦玮 【摘要】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诊断与 治疗 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 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感觉功能改善,2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13例完全恢复,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MRI是确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最佳手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早期治疗使颈椎获得稳定,减少继发性损伤,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 颈椎损伤;骨折脱位;植骨;脊髓损伤;内固定 颈椎外伤导致颈脊髓损伤,但X线、CT、MRI检查未发现颈椎骨折脱位,称之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RI检查。X线及CT均未发现颈椎骨折脱位,但合并颈椎管狭窄18例(图2a),颈椎节段不稳定8例;MRI显示脊髓水肿8例,脊髓内出血或血肿形成12例,6例无信号改变;脊髓受压迫17例:包括单节段颈椎间盘压迫10例(图1a),多节段颈椎间盘压迫7例。 4.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术前颈围或牵引制动,伤后8 h内就诊者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并予脱水,营养神经等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于伤后8 h至3周不等,平均12 d,均采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全麻插管麻醉或颈丛阻滞麻醉成功后颈肩部垫高。手术选取以损伤椎体为中心颈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斜形切口,分开颈阔肌,纵行切开颈深筋膜的浅层,切开颈A鞘内侧包绕肩胛舌骨肌的颈深筋膜深层,将胸锁乳突肌和颈A鞘拉向外侧,将气管食管和甲状腺拉向内侧,于颈动脉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钝性分离直达椎前筋膜,骨膜下从椎体前侧向外剥离颈长肌至钩突关节平面,用定位针头穿刺后于C臂机下定位确定损伤节段。置入Caspar牵开器,适当调节其张力,使得损伤椎节之椎间隙略张开,将损伤的椎间盘切除,用骨膜剥离器给予撬拨挣开。如挣开困难则以两侧颈长肌内缘为界,将损伤椎间盘及上下椎体终板软骨全切除,再次调节牵开器张力,并行C臂X线透视确认,获得理想的位置。清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物(骨片、椎间盘和血肿),再刮除相邻两椎体的终板软骨,在牵开器维持状态下取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安放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术中C臂机透视确认满意后冲洗切口,伤口内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常规使用激素和脱水剂3~5 d,早期用颈椎护领保护。    结果   本组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术后恢复至B级;B级10例术后4例恢复至C级,6例恢复至D级;C级9例术后2例恢复至D级,7例恢复至E级;D级6例术后均恢复至E级。见表1。表1 26例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情况(略)       讨 论   1.外伤性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发生机制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又称无放射像异常的颈脊髓损伤,系指外伤后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但放射影像检查(包括X线、断层造影、脊髓造影、CT及MRI等)均未发现任何骨折或脱位者。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发病机制一直存在不同认识。传统观点认为是一过性颈椎脱位或“挥鞭样损伤”。随着MRI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人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脊髓、椎间盘韧带和椎管的病理改变,对该型损伤病理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党耕盯等[1]认为当各种原因所至椎管储备间隙狭小,脊髓在椎管内退让余地消失或甚少,意外的外力使椎间关节发生轻度移位即会造成颈髓损伤。Epsten (1980)发现没有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有关[2]。秦晓东等[3]将损伤分为两类: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型和无颈椎间盘突出挫伤型。根据本组资料分析,69.2%的患者存在颈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65.4%的患者有颈椎间盘突出压迫颈脊髓;76.9% MRI检查在受伤椎间隙平面脊髓有挫伤、出血或水肿,除2例外,伤前均没有颈髓压迫症状。椎间盘突出可能在外伤前己存在,也可因外伤引起或加重。当颈部外伤时,颈部反射性采取屈曲保护姿势,前额冲撞,应力首先作用于颈椎间盘前部,后部纤维环突然受到较大的张应力。随着颈椎由屈曲转变为过伸状态,应力由前向后传递集中压缩椎间盘,使椎间盘内压升高,髓核后移而挤压纤维环使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压迫脊髓,造成脊髓水肿,压迫脊髓前中央动脉可影响脊髓的血液循环。如伤前已存在颈椎慢性退行性改变,外伤时颈椎突然过伸,在外伤应力集中的椎间可因剪切力产生较小的滑移,使椎管矢状径更加狭小,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