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定位理论国内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位理论国内研究综述.doc

  定位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摘要】 定位的概念最初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并得到普及。1991年《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被引进 中国 ,此后,定位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加强。本文 总结 了国内关于定位理论的研究及实践,最后提出定位理论进一步 发展 和完善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定位 市场营销 品牌       20世纪70年代初,在继承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的USP理论的基础上,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 特劳特(Jack Trout)提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定位理论,使营销理论由传统走向 现代 ,开创了一种新的营销思维模式。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的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定位是对大脑的定位,不是对产品的定位,市场营销的最终战场是大脑。定位就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使品牌围成某个类别或者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当顾客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该品牌作为首选。 企业 应该将经营焦点聚集在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而不是实行多元化即品牌延伸,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优势品牌。定位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近40年,里斯和特劳特对定位理论不断拓展和深化,推出17部著作,使定位论逐渐形成了严谨、系统、前瞻的理论体系,对美国乃至全球企业的营销战略和品牌规划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01年,定位理论被美国营销学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学会影响最大的观念。而定位理论90年代初才传入中国,国内学者近几年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中国一流企业在品牌战略上面临着深重的危机,迫切需要以定位来打造品牌并建立竞争优势。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关于定位理论的研究及实践,提出定位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1991年,《定位》一书的中文版首次由友谊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此书一出,立即引起了我国营销界人士的关注。2002年《赢周刊》连续刊载了《不同于奥美的观点》一文,该文中,对以“奥美” 为代表的国际4A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广告操作提出质疑,认为“奥美”的品牌形象理论已经不能适合中国市场的实际,定位才是中国企业的唯一出路,并宣称中国市场定位时代已来临。2002年的《销售与市场》杂志连续发表了参与《不同于奥美的观点》一文的的文章,继续对定位的理论及实践加以分析和阐释。近年来,定位这一概念及战略在营销理论与实践界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虽然定位这一在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普及成熟的观念,在我国仍处在理论传播和实际运用的尝试阶段,但国内学者已经对定位理论研究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一些学者对定位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总结和发展。我国著名营销学者卢泰宏(1997)在《广告创意》的新版中将定位提炼为以下五大要点。一是广告的目标是使某一品牌,公司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一个据点,一个认定的区域位置,或者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广告应将火力集中在一个狭窄的目标上,在消费者心智上下功夫,要创造一个心理的位置。三是应该运用广告创造出独有的位置,特别是“第一说法,第一事件,第一位置”。因为创造第一,才能在消费心中造成难以忘怀,不宜混淆的优势效果。四是广告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不是指出产品的具体的特殊的功能利益,而是要显示和实现出品牌之间的类的区别。五是这样的定位一旦建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消费者产生了相关的需求,就会自动地首先想到广告中这种品牌,这间公司及其产品,便能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罗伯杰(2003)详细阐述特劳特定位理论的同时,从我国商界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产品品牌、广告宣传、产品营销、消费者购买心理等层面充分解释了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邓德隆(2005)指出中国企业七大品牌观念误区,认为定位的本质是竞争观念,通过与竞争对手形成鲜明的差异化,提出相反的价值主张,做大自己的标准,从而打造强势品牌。侯惪夫(2007)在深入研读两位大师所著的17本著作基础上,撷取精华,融会贯通,原创性地提出了以营销的“两大公理”(大脑有限性和时间有限性)、“两个本质”(战略本质和竞争第一、顾客第二)、“三项原则”(积极进攻原则、集中兵力原则、防御优势原则)和“七大原理”(大脑原理、领先原理、分化原理、聚焦原理、词汇原理、实践原理、领袖原理)为架构的新竞争营销学体系。    国内学者付勇(2004)、刘芳(2005)、李东和邢振超(2006)对USP、品牌形象论和定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付勇(2004)指出USP和品牌形象论以及定位理论都是发源于广告业,都是为了体现差异化、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策略。但是三者之间却有着很多的不同,三者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1)在其核心的理论主张上,USP强调产品具体的功效和利益;品牌形象论则强调塑造形象, 强调感性(心理)利益; 定位理论则强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