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足三里的奥秘
探究足三里的奥秘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二、1班:况松桃
一、研究背景
传言徐霞客在每次出去游历名山大川之前都会先灸足三里,一直灸出灸疮为止,以此有效的提高免疫力,抵御山峦瘴气;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江户有一位初渡老人,在每月的前八天,每天艾灸足一次三里穴,坚持了一百多年,活到了174岁;孙思邈有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每次胃病发作,医生都会叮嘱我常按摩足三里穴;民间更盛传:“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的强大功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借此机会,对足三里穴进行探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了解足三里位置、治疗功效、治疗方法探寻其奥秘。
三、研究方法
网络查找法、文献阅读法、观察访谈法
四、基本思路
通过书籍网络的学习粗浅了解足三里的理论知识,再通过拜访医师等进行观察学习实践,初步感受足三里的神奇功效。
五、正文
探究足三里的奥秘
一、足三里位置
1、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标准针灸经穴部位图谱》)
2、解剖位置: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脉、静脉,为腓肠外侧及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3.取穴方法:①正坐屈膝: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标准针灸经穴部位图谱》)
②直立:在膝关节正中往胫骨的上边,感觉到骨棱(胫骨结节),找外下两指,胫骨结节的下缘旁开一指,再旁开一中指,找到胫骨结节的外下,就是足三里(《养生堂》200912,程凯博士)
二、别名及名解
1、足三里:足下三寸中之地而可理本穴处足之下部三里方圆之地。
2、下陵:下,下部。陵,土丘。指本穴为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沉积之处。胃经自厉兑穴起,足三里穴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气变为天部经气,物质的运动无风木的横行、火的炎上、水的润下等特征,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和胃降逆,通腑化疫,补益气血,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治疗范围:脾胃病症、肺系病症、心系病症、水湿病症、足阳明经络病症、预防保健。(《经络腧穴学》中国与药科技出版社)
1、脾胃病症:胃痛,呕吐,噎隔,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肠痛,虚弱羸弱(足三里为胃下合穴,“合治内腑”,又为五输穴中“合”穴,与脾相应,有“肚腹三里留”之称)。
2、肺系病症:支气管哮喘,气喘气虚。
3、心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悸气短(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足三里可补胃气以补心血)。
4、水湿病症:风湿寒湿脚气及庳风,遗尿,小便不利,水肿(胃阳明属胃络脾,可补益气血,通经活络)。
5、足阳明经络病症:头痛,眩晕,中风偏瘫,癫狂善笑,痫症(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足三里可泻阳明胃热,降火涤痰)。
6、预防保健:虚劳,真气不足(补胃气血,为保健要穴)。
7、妇科:产后血晕,产后腹痛,月经不调(足三里可补益气血,通经活络)。
五、具体操作——按摩、针灸
1、按摩
(1)调和脾胃:弯曲膝盖,点揉两侧足三里,做顺时针方向的揉持续约100遍。
(2)调治胃病:若食欲减弱,按揉肝、胆囊、甲状旁腺反射区,足三里各2分钟。
(3)调治胃下垂:按揉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各200次。
(4)止痛:(以下由武国忠提出),“里”通“理”。
三理即:
理上:肚腹上部,胃胀,胃脘疼痛→向上使劲按压
理中:腹部正中→内按即可
理下:小腹疼→往下按
压的时候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重复数次。
2、针灸
(1)胃痛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
配穴:寒邪→胃俞、神阙;饮食停滞→下脘,梁门;肝气犯胃→太冲;脾胃虚寒→关元,脾俞;胃阴不足→三阴交,内庭
操作:平补平泻法,疼痛时持续行针1-3min
(2)痛经
虚证 主穴 足三里 三阴交 关元 命门
操作:毫针刺,用补针,可加灸
(3)近视
主穴:晴明,太阳,四白,风池,足三里,光明
操作: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4)慢性疲劳综合征
主穴:百会,脾俞,肝俞,肾俞,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助阳而化阴,使脾气足,肝肾充)
配穴:心脾两虚→心俞,内关
肝气郁结→膻中、阴陵泉
心肾不交→神门,太溪
操作:补法,毫针刺
(5)衰老
主穴:三阴交,百会,神阙,足三里,关元
配穴:肾精不足→肾俞、命门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
心肺气虚→心俞、肺俞、气海
操作:毫针刺,补法或加灸
(6)风湿
主穴 第一组:合谷、中渚、后溪、内关、中脘、建里,第二组:合谷、中渚、后溪、内关、中脘、建里,第三组穴位应根据受累关节或受累器官情况,选用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关神经节段区内的穴位,并与上述两种处方配合使用。
操作:直刺足三里2.0±0.5寸。
(下图为去年暑假关节炎发作时医生所扎)
注意事项:
《图翼》:小儿禁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
《外台明堂》:?人年三十以外,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使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