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居民存款的高增长与高储蓄因素分析.doc
我国居民存款的“高增长”与“高储蓄”因素分析
表1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基本概况
统计指标
1978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GDP(亿元)
3624
8964
18548
58478
89442
182321
人均GDP(元/人)
379
855
1634
4854
7084
13950
储蓄存款(亿元)
211
1623
7120
29662
64332
147054
人均储蓄存款(元)
22
153
623
2449
5082
10792
储蓄存款/GDP(%)
5.81
18.1
38.39
50.72
71.93
77.36
注:表中数据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及相关官方网站。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2005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5年前2.28倍,是10年前的将近5倍,更是20年前的90倍之多。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5.81%迅猛地提高到2005年的77.36%。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所呈现的这种“高增长”与“高储蓄”态势,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并怎样正确看待,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储蓄本质上是收入的增函数
在储蓄决定问题上,西方理论界虽然承认利率是影响储蓄不可忽视的因素,并认为利率越高对储蓄的诱惑力越大,但是,人们普遍公认,决定储蓄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而非利率。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决定储蓄的是人们的即期收入。当即期收入增加时,虽然消费也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必然小于收入的增加,从而形成“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的规律。供给学派则认为,储蓄并非取决于名义收入,而是取决于实际可支配收入,即从即期收入中减去纳税和通货膨胀损失以后的收入。由此可见,无论储蓄的决定因素是人们的即期名义收入,抑或是实际可支配收入,归根结底,储蓄本质上总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相应地,作为居民储蓄最主要形式的储蓄存款,它当然也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我国经济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国民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潜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2005年,我国名义GDP较1978年增长了近50倍,年均名义递增率为15.62%。显然,这是我国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最直接体现。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也随之大幅增长,这无疑会大大促动人们终生收入预期水平的提高,从而刺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和居民储蓄存款率的上升。改革开放的27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增长了近700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7.44%,差不多是GDP年均增长速度的2倍。改革开放前,由于严重短缺的计划经济强制压抑,中国人均零储蓄的状况长期存在,在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后,居民储蓄的“热情”或“激情”逐渐被释放出来,并呈现出了“饥不择食”的、强烈“报复性”的储蓄补涨。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表1和表2所提供的数据中可以发现。
表2 我国GDP及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率(%)
阶段划分
GDP年均名义增长率%
储蓄存款年递增率%
1978——1985
13.81
33.87
1985——1990
15.65
34.42
1990——1995
25.82
33.03
1995——2000
8.87
16.75
2000——2005
15.31
17.98
1978——2005
15.62
27.44
注:表中资料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数据计算。
1993年5月至7月的两个月内,我国利率水平连续两次调高,储蓄存款一年期名义利率从7.56%调高至10.98%,这一高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到1996年4月底。结果,1993——1995年间居民储蓄存款分别比上年大增了29.29%、41.54%和37.84%。事实上,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当时的实际利率是负数。尽管如此,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不仅没有出现下滑的趋势,却反而以较高的速度猛增。这正是名义利率调高的政策效应发挥作用的结果。
另一种不同的情形则是:1996——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虽经8次连续大幅下调,而且还开征了利息所得税,但在1996——2002年的6年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率仍高达14.52%,并未出现人们所想象的名义利率调低的政策效果。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利率水平的不断调低是在物价涨幅不断趋跌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实际利率并不低于高名义利率时期;另一方面,内需不足、社会平均利润率及人们收入预期大大下降,是居民储蓄存款不减反增的超前反应。由此可见,名义利率调低对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政策效应远不及利率调高时的明显。
事实上,居民存款中有相当部分,如养子储蓄、嫁娶储蓄、养老储蓄等在预期消费目标确定后,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正因如此,当名义利率不断调低时,为了在预期收益率降低的情况下使未来的本利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软Windows 7最常见问题解答汇总.doc
- 微软应用软件开发者认证MCAD.doc
- 微软虚拟化部署应用及管理过程详解.doc
- 德国区域管理理论与实践及可鉴之处.doc
- 德安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侧记.doc
- 德育之魂 培养爱心..doc
- 德里达的难题论及其对当代中国思想的意义.doc
- 德阳地区地震致骨伤伤情及处理分析.doc
- 心内直视手术109例CPB期间血糖变化的临床分析.doc
- 心功能不全患者LDDE对冠脉介入术疗效的预测作用.doc
- 媒体传媒:管理学研讨会-管理学研究实践.pptx
- 新媒体与健康生活-新媒体与健康生活.pptx
- 职涯崛起与成教选择-提升素养,搭建成功之桥.pptx
-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和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pptx
- 教学方法研讨-探究教学方法.pptx
- 如何设计有趣的初一语文课堂-激发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pptx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反思-太阳和影子-苏教版.docx
- 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利益联结机制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供应链管理:未来之路-探究市场趋势与增长潜力.pptx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