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doc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doc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 :李昌茂 郑智超 刘新通 王丽娟 卢海克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硬化的住院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 计算 狭窄率。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100例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有80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75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轻度狭窄45例,中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4例;100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70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轻度狭窄41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狭窄4例。结论: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造影,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诊断、临床 治疗 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意义。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颈动脉;动脉硬化;超声检查 脑梗死占据美国死亡榜的第三位,也是最常见的致死、长期致残和住院的原因之一[1],也是目前我国人群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颈动脉狭窄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约20 %~30 %的脑梗死是由相应的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引起[3]。因此,准确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正确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超声检查则具有无创、价廉、操作简易、可以多次重复检查等优点,两种检查方法可提供动脉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局部特征和形态等不同信息。本研究将高频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55-78岁,平均65.7±8.1岁。在DSA前行颈动脉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1.2仪器与方法:高频超声检测:使用 GE Vivid 7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线阵式探头频率 7~10 MHz。对颈动脉起始段至颈内外动脉入颅段前进行连续纵切和横切扫查,依次为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外动脉,并进行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检查,观察并记录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膜连续性、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大小、部位、斑块回声、有无管腔狭窄及其程度。狭窄率计算方法为:狭窄率=(血管内径-最窄处内径) /血管内径。狭窄分级:(1)轻度:狭窄lt;50%:颈内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lt;120cm/s;(2)中度:狭窄为 50%~70%,颈内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gt;120cm/s;(3)重度:狭窄71-99%,颈内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gt;170cm /s;(4)闭塞: 狭窄100%,闭塞段见血栓,未见血流信号。IMT诊断标准:正常lt;0.9mm,≥0.9mm即为增厚,局部 IMTgt;1.3 mm诊断为粥样斑块。 DSA方法:采用GE INNOVA 4100平板式全数字化心血管机,采用改良的 Seldinger 技术穿刺股动脉,行主动脉弓造影及高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测量 CCA、 ICA 颅外段最狭窄处管径及狭窄程度。造影结束后,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分析造影结果。颈动脉狭窄率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法进行计算[4]。 2结果 (1)DSA及高频超声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最多分布于颈动脉分叉部,见表1;图1,2; 表1两种检查方法检出斑块的分布情况 . 100例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有80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75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轻度狭窄45例,中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4例;100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70例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轻度狭窄41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狭窄4例; 见图3,4。 . 3讨论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 发展 密切相关,准确、快速、早期诊断颈动脉狭窄对临床治疗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原因,占所有病因的 90 %。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发病率最低。这与颈动脉解剖学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关,颈动脉分叉处发病率最高,与该处血流不稳定,涡流、湍流较多,管壁易受到冲击,血管内膜损伤后造成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的沉积,暴露的脂质和胶原激活凝血系统,与受损组织形成附壁血栓或增加内膜斑块面积或厚度。 DSA目前仍是诊断血管狭窄与闭塞的金标准,其优点是可以准确显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程度及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