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复活之我见.doc

浅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复活之我见.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复活之我见.doc

  浅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复活”之我见      一、菏泽学院音乐系的“山东琴书进课堂”的实践性检验      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璀璨明珠、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山东琴书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遗产。北路山东琴书代表人物姚忠贤曾经说过:“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山东琴书就要化为粪土”,因此企盼能为山东琴书的传承尽些力量。菏泽学院音乐系2004年春,为建设特色精品课程,同时有效保护传承优秀民间音乐文化遗产,菏泽学院音乐系经过系统化研究和多方面论证,选取了在曲艺音乐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山东琴书作为特色选修课程之一。特聘到原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省曲协会员、市曲协秘书长李巧莲教授和孙明祥老师来校执教。同时菏泽学院音乐系被批准为省级“非遗”研究基地。   自菏泽学院音乐系琴书选修课开课以来,琴书班的同学在李巧莲教授孙明祥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从对琴书的一无所知,到拿到国内多项曲艺比赛重要奖项。也可以说是同学们对我国传统艺术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课堂”一次实践上的验证。菏泽学院音乐系的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的非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使之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中的赏析、反思和传习重构,达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创新之境。确定本体研究,活体展示,群体传承并举的研究思路,并将此项研究列为学校科研规划的重点课题。      二、“申遗”不能代替“保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现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似乎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申遗”成为了风潮,然而,在形形色色的“申遗”动机中,只有一部分是抱着保护的态度,多数只是看到了申遗成功之后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和地方知名度的提升,走上了歧途。专家表示,物质文化遗产还好,毕竟有一个成形的保护对象,但是,对于无形的只靠口传心授代代流传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出于商业目的将它进行改造,这种改造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还是不是原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值得商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杜晓帆表示,“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他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每天都在变化,但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发展,而不是背叛,什么是可以变的,什么是绝对不可以变的,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他向记者提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介绍的层面,而应该提到更高的理论的层面上,给现在的保护工作以宏观的理论依据的指导。“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占有一定位置的话,保护工作将无力为继。”众多专家的一致吁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亟须理论和高校课程体系的支持。      三、国内其他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实践性尝试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在国内普通高校当中菏泽学院不是唯一的一所。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课程,比如:   1、河北科技大学2006年起把井陉拉花、晋州官伞、二贵摔跤等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为全校性选修课程,安排学时,设置学分,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学分体系。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校整体建设,已经成为河北各高校的共识。河北师范大学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设了沧州落子、唐山皮影等民间艺术选修课,并在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特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项奖励。   2、重庆文理学院同样也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还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其他像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吉林通化师院、陇东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苏州职业美术学院等高校都开展了许多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方面的活动,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引向高校教育的必要性      1、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这次会议上发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这一北京宣言虽然没有使用“通识教育”这一概念,但是这次会议的成果和这一宣言的提出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建设。2002年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概念。由其宣言可以了解该课程的思想。会议发布的这个北京教育宣言提出:   2、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作为现存文化的记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包含了更多随时代迁延与变革而往往被人们忽视或忘却了的文化记忆,只有在唤醒和保护“记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懂得人类文化整体的内涵与意义。否则,人类损失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重要的是失却寄寓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的宝贵的人类智慧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