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14课后赤壁赋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后赤壁赋学案
整体探究
1.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为什么由最初的“乐”转向悲叹与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季节不同,景物相异。(客观环境让人触景生情)
景物色彩由明朗清丽、平静悠远转为阴暗压抑、险峻肃杀。景物的阴森恐怖让苏轼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政治环境,没有出路的前途。截然不同的景物也使作者对世事转瞬变迁感慨不已。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大起大落,顷刻间经历了由地方长官到阶下囚的异变。
(2)他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主观的精神寂寞)
此时此刻的孤寂与下狱乌台、贬谪黄州前后险恶困窘、孤立无援的处境何其相似——精神上的孤苦无告。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悲哀,无法抑制。
2.鹤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写梦见道士化鹤的这一情节暗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鹤的象征义:鹤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
3.如何理解作者在梦见道士化鹤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4.试从写景、抒情两方面比较《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赤壁赋》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引发了作者和朋友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感慨;由这些景观联想到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哉”,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最后以“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豁达超脱的境界。(乐—悲—乐)
《后赤壁赋》苏轼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而长啸,又以长啸后的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的平静心情作为过渡,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最终归之于空。(乐—悲—空)
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识:认识
B.适有孤鹤 适:正好
C.掠予舟而西也 西:西方
D.道士顾笑 顾:回头
【解析】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去。
【答案】 C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复游于赤壁之下
②渔樵于江渚之上
B.①飞鸣而过我者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①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①以待子不时之须
②举匏樽以相属
【解析】 A项,“于”都是介词,表处所。B项,①代词,“……的人”;②代词,“……的地方”。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 B
3.对文中“玄裳缟衣”的“孤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象征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B.象征作者出世的理想
C.象征因“客去”而感觉孤寂的作者
D.象征作者“羽化”的游仙思想
【解析】 作者的孤寂并不是因“客去”,而是因身遭贬谪的缘故,即使“客”在也只是陪衬而已。
【答案】 C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才过了多久呀,江山的景象已经不能辨认了。
(2)以前那夜里飞鸣着从我们船边飞过的,不就是你吗?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上面是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文字,请简要说明这段景物描写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20关汉卿散曲二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
- 高中语文1在哈金森工厂课件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ppt
- 高中语文21马致远散曲二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
- 高中语文2铁肩担道义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
- 高中语文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练习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
- 高中语文1王维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
- 高中语文22张可久散曲二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
- 高中语文3论握手学案粤教版必修2.doc
- 高中语文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
- 高中语文3这思考的窑洞学案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