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鉴赏》第四讲:明刻本的特点.pptVIP

《古籍鉴赏》第四讲:明刻本的特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籍鉴赏》第四讲:明刻本的特点

第四講 明刻本的特點和鑒賞要點 第一節:明代刻本的特點 明代共276年,是中國刻書事業的一個轉折時代。政治因素是影響明代圖書發行流通的重要原因。明朝歷代皇帝對圖書事業有著濃厚興趣,重視藏書和搜求古籍,採取了減免書籍稅、推廣學校教育等政策措施,極大地刺激了明代圖書事業的發展。 明初刻本——黑口趙字繼元 明初至正德年間刊刻的圖書基本沿襲了元代的特徵:裝訂是包背形式,版式多為大黑口,字體多是軟體趙孟頫字。刊刻的精美程度與元刊沒有區別。 元末明初刻本 《唐宋名賢歷代確論》,明弘治十七年(1504)錢孟浚刻本 《文山先生文集》,明正德九年(1514)刻本,四庫底本 嘉靖本——白口方字仿宋 嘉靖至萬曆之初風氣改變,刊印書籍多以宋刊為主,尤其是以北宋刻本為典範。此時白口盛行,版心上方往往記有字數,下方有刻工姓名,有時還記有寫樣人姓名。字體又轉向用歐、顏體,整齊嚴謹,但缺乏流利生動之態。 《論衡》,明嘉靖十四年(1535)蘇獻可通津草堂刻本 《籌海圖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胡宗憲刻本 萬曆本——白口長字有諱 萬曆年長達半個世紀(48年),這一段時間的刻本,被稱為“萬曆本”。萬曆中至明末刻書字體更趨方正,終於發展成橫輕直重、字體窄長的“宋字”。裝訂也由包背而改為綫裝。插圖本增多。從用紙來看,明初刻書多用黃紙,嘉靖時多用白紙,嘉靖以後又多用黃紙。 《金瓶梅詞話》,萬曆間刻本。 插圖本 木刻版畫技術,由唐至宋、元,發展迅速。到明代,隨著戲曲小說的普及,版畫藝術亦登上高峰。 木刻版畫以安徽的仇氏和黃氏兩家為多,版心中大都刻有“黃某某雋”、“仇某某雋”等字樣。 在安徽版畫的影響下,福建、浙江、江蘇等地出現了很多色彩絢麗、構圖精妙地插圖作品,在明代後期形成了一個插圖印刷的“黃金時代”。 明代插圖本《太平縣誌》白紙,圖文並茂,刻工細膩,佈局合理。 武漢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明刻金鑲玉本《牡丹亭》 明刻金鑲玉本《牡丹亭》插圖1 明刻金鑲玉本《牡丹亭》插圖8 套印本《金剛經》 明代套印本 書帕本 這是僅見於明代刻書中的版本名目。據明袁棟《書隱叢話》所記:“官刻之風至明極盛,內而南北二京,外而道學兩署,無不盛行雕造。官司至任,數卷新書與土儀,並充饋品,稱為‘書帕本’。”書帕本當作禮品饋贈,雖然還說不上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官場酬對中也很難得了。 活字本 明代出現了金屬(包括錫活字)活字印書,名聲最著者有無錫華燧的“會通館”、華珵的“尚古齋”、華堅的“蘭雪堂”以及安國“桂坡館”諸家。 第二節:明代的刻書業 明代在中國的出版史和印刷史上,都可稱作是鼎盛時期,其刻書機構之多,刻書地區之廣,刻書數量之大,以及藏書、刻書之普遍,皆非前代可比。 明代的官府刻書品質上乘,尤其是內府刻本(經廠本),校勘精審,印刷良善,歷來為藏書家所推崇。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明永樂十八年(1420)內府刻本 《永樂大典》是中國有史以來的氣魄最宏偉,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影響最深遠的一部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的價值 全書共22877卷,11095冊;開本宏闊,紙墨精良,精工抄繪,典雅華貴。 珍貴文獻之寶庫,輯佚校勘之淵籔 可補人間之缺本,可證後世之偽書 藩府本 藩府所刻之書,裝幀華美,刻印細緻,是明代地方刻書中最有特色的一種,也稱“藩刻本”。明代的宗室政策是造成藩刻圖書事業發達的基本原因,也決定了其發展的特點。 《初學記》,明嘉靖十三年(1534)晉府虛益堂刻本 家刻本 明中葉後,私家刻書之風大熾,尤以嘉靖、正德、萬曆間為盛。刻書風氣亦為之一變,自元代繼承下來的黑口趙字樣式日少,盛行翻刻,仿刻宋版,字體仿宋,版心亦變為白口。 私人刻書家眾多,善本佳刊,不勝枚舉。最著名的有杭州胡文煥、徽州吳勉學、常熟毛晉。 《論語筆解》,明嘉靖間範氏天一閣刻本 滎陽悔道人《汲古閣主人小傳》中說毛晉懸榜於門,榜曰:“有以宋刊本至者,門內主人計頁酬錢,每頁出二百;有以舊抄本至者,每頁出四十;有以時下善本至者,別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遠近聞訊,書舶竟集於門,諺雲:“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書于毛氏。” 《浣花集》,明末毛氏綠君亭初刻本 《後漢書》,明崇禎十六年(1643)汲古閣刻本,清何紹基朱筆批校。 第三節:明代的書籍作偽 明代書籍作偽之風盛行。當時出版商業化、市場化程度提高,但市場混亂,缺乏有序競爭機制, 無良書賈利慾薰心,偽託名人編書、評書,或剜改舊書,或乾脆以新書冒充舊本,這都是書賈們的常用伎倆。嘉靖以來的復古潮流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書籍作偽手法 偽改書名、著者以充罕見之書 增刪刻書牌記 剜改序跋 染紙造蛀以充古刻舊刊 版本雜拼 割改目錄、卷數 這是一本明代景泰間(1532年)的作偽本,明本仿元本的實例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