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人」关系在《窦娥冤》杂剧之演变及其涵义.PDFVIP

论「天人」关系在《窦娥冤》杂剧之演变及其涵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天人」关系在《窦娥冤》杂剧之演变及其涵义

臺大文史哲學報 第六十四期 2 0 0 6 年 5 月 頁7 3 ~ 1 0 2 臺 灣 大 學 文 學 院 論「天人」關係在《竇娥冤》雜劇 之演變及其涵義 ∗ 李 惠 綿 摘 要 「㆝㆟」關係在關漢卿《竇娥冤》雜劇大約歷經㈤個階段:知㆝順命 →信㆝求㆝→質問㆝㆞→㆝㆟感應→㆝㆟相勝。㈤個階段是劇㆗主角竇娥 由生㉃死、死而復仇的過程㆗,面對不同情境的心理變化反應。正因為竇 娥因時、因㆞、因㆟而體現㆝㆟關係的反應顯現矛盾對立的現象,才更彰 顯出㆝㆟關係在劇㆗「與時俱變」的歷程。本文不在還原或探索劇作家的 哲㈻思想,就㆒個對㆗國哲㈻文化傳統㈲㆒些了解的讀者,或許可以「由 劇生思」,從劇㆗㆟的具體情境而延伸思考,亦即嘗試用不同觀點的㆝㆟ 關係,與《竇娥冤》關目情節及其㆟物心理刻劃做「對照比較」,從而凸 顯㆒齣戲劇的多重意義。 關鍵詞:關漢卿 竇娥冤 天人關係 天人感應 天人相勝 94.11.28收稿,95.5.12通過刊登。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74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前言:問題的提出 古代典籍使用「天」,大約歸納為兩種意義:一種指宇宙客體存在的「自 然天」。自然天往往具有一種運行的法則和理序,表超經驗之規律,名曰「形 上天」。如《論語.公冶長》:「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又《論 1 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夫子不 言之天道以及所讚頌巍巍之天,都是指客觀實體的自然天。另一種指「人格天」 或「主宰意義的天」。如《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2 天命燕鳥,讓高辛氏妃簡狄吞燕卵而生契,是為商之始祖。全詩以天命為旨, 謂先王因天命而得天下,故有以詒子孫之福,此天乃人格天,是有「意志」的 天。天有意志,也具有道德。如《詩經.周頌.維天之命》:「維天之命,於 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假以溢我,我其收之。」前兩句讚歎天命 3此「天」即是形上天;穆穆天道至為 (天道)美好、深遠、盛大,無窮無盡, 明顯,而有德性至善、純誠無雜之文王,文王之德猶如天道之德,以其盛德滋 益我輩庶民。從句法語意分析,表述了「天命於穆→文王德純→溢我收之」的 連鎖關係,蘊含天→天子→人之間的道德根源,甚至蘊含人以天為道德的歸宿。 故其「天」頗有從形上天轉為道德人格天之意味。類似的觀念又見《詩經.大 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監有周,昭假 於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4首二句描述形上天具有物理性與規則性;但下 5 接「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就直接指向道德人格天; 換言之,天具有道德也 是其「有物有則」特質之一。天以懿德生養眾民,眾民才能稟承天之常德常性。 1 兩段引文見楊伯峻編著,《論語譯注》(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頁49 、90 。 2 裴普賢,《詩經評註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82),頁661 。 3 「於」音烏,讚嘆詞;穆,可作「穆穆」一詞解釋,有三種意思。其一美好,如《詩 經.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其二,威儀盛大的樣子。如《禮 記.曲禮》:「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庶人僬僬。」其三,深 遠的樣子,如:「神思穆穆」。 4 這首詩是周宣王命仲山甫築城於齊,以懷柔東方諸侯,出發之日,吉甫作此詩以送 行。裴普賢,《詩經評註讀本》,頁544 。 5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02 )於冊1 第2 章〈古代中國 思想〉解釋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