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olidworks Simulation在井口自动化设计中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在井口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动力吊卡设计过程中,运用Solidworks进行虚拟的模型建立并添加配合条件组装,使用simulation插件分析在静态下力学性能,为设计做出保障性的力学数据依据。
关键词:Solidworks Simulation 井口机械化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TD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目前国内的修井作业都基于操作工手动开关吊卡进行起下钻作业,每起下一根管柱需要开关一次吊卡来完成,针对这种起下钻作业有相同的重复性动作特点,我们设计一套用机械代替人工完成这种工作的动力吊卡来减少井口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危险性。而新型动力吊卡设计关键就在于能否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强度,对于这种力学强度的考证没有任何的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因此通过运用3D软件Solidworks Simulation模拟分析其力学性能,为设计者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参考,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来做图纸的修改和现场的实验。
一、 模型的建立与装配
1. 模型建立
新型动力吊卡设计主要有两大部件组成,分别是承载吊卡和吊卡吊钩。其目的是针对井内油管的管柱组合进行起出下入井内。运用Solidworks的【2D草图】功能和模型【特征】功能将设计理念转换为虚拟的模型。
2. 模型的组装
3D模型完成后点击【装配体】功能如图1所示进行工况的模拟组装,先将动力吊卡放在正中心位置,分别将吊卡吊钩组装在承载吊卡上,穿入销钉固定,其次将管柱组合与吊卡通孔添加【同心】条件约束,再将吊卡吊钩的承载面与油管接箍端面添加【面重合】条件约束,并将三个吊钩放下闭合时与油管添加【同心】的条件约束,此时为工况的完全组装。
二、 实例分析
1. 工况的模拟分析
动力吊卡组装完成后需要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动力吊卡下放时三个吊钩处于张开状态,下放至管柱接箍位置时,三个吊钩通过液压缸推动同时向管柱闭合抱住油管圆柱面,并且吊钩的承载面与接箍端面贴合,吊卡提升时吊钩钩住接箍带动管柱上升。对于3500至4000米的深井中管柱质量将近40吨,给予吊卡提升力为40吨,在这种静态平衡条件下分析吊卡与吊钩是否能满足实际工作情况下的力学要求并提供可靠地数据参考资料。
2. 操作方法
首先在solidworks的simulation插件中对模型进行新运算的建立并点选【静态】分析,其次对吊卡和吊卡销钉添加【合金钢】材料,对吊钩添加【38CrMuAl】材料,点选【约束】工具选择管柱底端作为固定面,点选【外部载荷】菜单中的【力】工具对管柱施加一个方向向下400000N的重力,同时对吊卡施加一个方向向上400000N的拉力,接下来对动力吊卡装置添加【网格】划分受力情况,最后点选【运行】工具对工况进行模拟。
3. 结果分析
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四个图形数据,分别是应力云图、位移云图、应变云图、安全系数四个图表。
3.1、 应力分析
如图2所示,应力按照不同颜色的深度分布于动力吊卡和管柱上,右侧的应力数据中按照大小对应着模型中不同深度的颜色,通过图中所示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出最大载荷位置存在于吊钩与接箍接触面上,应力分布约为63 N/ mmsup2;,在承载吊钩的部件上和管柱上约有31至37 N/ mmsup2;的应力分布。吊钩材质的抗剪模量为27000N/ mmsup2;,三个吊钩的承载面积约为1500 mmsup2;,通过计算得出63 N/ mmsup2;最大应力不能将吊钩剪断,从图中观察没有出现断裂线条说明在这种状态下应力没有破坏承载部件。
3.2、 应变云图
如图3所示,应变通过网格划分出应变的分布带,右侧的应变数据中按照大小对应着模型中不同深度的颜色,通过图中所示的最大最小应变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应变最大应变分布在吊钩的承载面上,从位移云图查找数据中得到吊钩承载面有约为1.23mm变形,吊钩内侧和接箍按照颜色的分布带上约有0.41至0.61mm的微量变形,其他部位约有1.05e-008的微量变形。
3.3、 安全系数
如图4所示,安全系数同样按照不同的颜色分布在装配体上,安全系数较低的分布在整个吊钩上和吊卡与吊钩的连接处,安全系数最小的分布在吊钩承载面与油管接箍接触面上,因此吊钩和油管接箍在此工况下属于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件。
三、结论
通过实例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这种工况下动力吊卡不会出现断裂和破损,吊卡部件在应力和应变中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吊钩属于高强度材料没有出现断裂和破损,只有微量的变形,属于安全性部件;吊卡和吊钩的连接处存在微量的变形,属于安全性部件。从安全系数上可以看出存在安全隐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WD无线随钻测斜仪信号判断研究及磨损评估方法.doc
- n-3多不饱及脂肪酸EPA及DHA探究进展.doc
- MVC设计模式及其改进版在Java Web开发中应用.doc
- MYSQL在学生管理系统中应用.doc
- New Theories Emerge on Titanic Sinking 泰坦尼克号沉没新说.doc
- 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使用及管理及维护.doc
- NFC技术及手机应用探究.doc
- Nasty Gal-Nasty Gal-复古服装网站奇迹.doc
- OLE技术在自动计量系统中应用.doc
- OLED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最近下载
-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ocx VIP
- (2025春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pdf
-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 物业管理服务报价表完整优秀版 .pdf VIP
-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doc VIP
- 莒县鸿瑞矿业有限公司新型节能环保型石灰窑项目(三期)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docx VIP
-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df
- ZOOM声乐乐器L-12 快速入门 (Chines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基于单片机的宠物喂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 中小学(三阶魔方的复原)校本教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