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关系进入新历史转型期
中日关系进入新历史转型期【内容提要】中日两国在明显增多的不和谐噪音中迎来了邦交正常化40周年。人们注意到,近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与对立逐渐凸显。中日两国缺乏战略互信已成为影响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一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中日关系的大局,扩大两国共同战略利益的交汇点,克服彼此间的隔阂和疑虑,将中日关系推进到新的阶段。
【关键词】中日关系 历史转型 战略互信 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中图分类法】D822.3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12)05-0001-13
1972年9月,中日两国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终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40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持续开展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巨大进展。但是,从近年来两国间风波迭起的现状来看,中日关系距离孔子所说过的“四十而不惑” 似乎距离甚远。本文拟就中日关系进入转型期后的基本特征、导致两国间矛盾与对立日益增多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增强两国的战略互信,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中日关系进入历史转型期的主要特征
回顾邦交正常化40年来的历程,中日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成长期”、“磨合期”和“转型期”。第一阶段指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两国全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中日世代友好”是两国民众耳熟能详的一个口号。第二阶段主要指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随着两国交流交往的不断深化,彼此间的龃龉与对立也日渐凸显。第三阶段则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最初10来年,也许还更长。这是两国重新定位和调整相互关系的重要历史转型时期。
新世纪头10年里,中日两国在各自加快经济、政治转型过程中先是相互进行战略摸底,继而围绕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发生了战略对峙。从2006年10月起中日两国高层进行了名为“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和“暖春之旅”的一系列互访,两国关系一度出现全面回暖的趋势。但是,新世纪刚刚进入第二个10年,以2010年9月的钓鱼岛撞船事件为标志,两国关系再次出现了不和谐噪音此伏彼起,龃龉与对立增多的局面。
近年来,中日关系呈现出如下三大转型期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两国间交流、合作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彼此都已成为对方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但国民间却出现相互疏远和亲近感下降的趋势。
首先看经贸关系。1972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只有区区10.8亿美元,2011年却跃为3428.9亿美元,增加300多倍。而且,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额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例几乎是第二位的日美贸易总额的2倍。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累计金额超过了800亿美元,是中国除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外最大的外资来源地。201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达6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5%,创历史新高。中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也方兴未艾,2007年至2010年,对日直接投资累计金额增加了20倍。目前,中国是日本国债最大的持有国,而日本启动日元与人民币实行直接兑换,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首开先河。
两国间的地方交流和人员交流也呈欣欣向荣的态势。目前,中国各省市与地方各都道府县乃至市、町间缔结的“友好城市”共有250对,分别占中国对外结好城市的首位和日本对外结好城市的第二位。1972年两国的人员往来不到1万人,两国间甚至还没有一条直通航线,2011年两国的人员往来增加到528万人次。其中,日本来华人数为365.8万人次,中国赴日人数为162.3万人次。每天都有100多个航班往返两国的20多对城市间。据日本法务省统计,到2010年底,在日中国人已达65.7万人,超过在日韩国人、朝鲜人的总和成为最大的外籍居民群体。而在中国长期居留的日本人也有13余万人。其中,上海是海外日本侨民最多的大城市。
但是,与这种交流、合作的扩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两国国民感情出现了逆向发展的趋势。日本内阁府每年发表外交舆论调查。被调查者对中国有亲近感的比例在1980年约为78%,仅次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大致保持在50%左右;2010年却跌至20.0%,创下这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最低记录。2011年12月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是26.3%,仍属历史最低水准。 2012年6月20日,《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八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正式揭晓。调查结果显示,两国国民对对方国家的亲近感都降到了8年来的最低点。中方调查显示,对日本印象不好的占64.5%,低于2011年的65.9%,但高于2010年的55.9%。日方调查显示,对中国印象不好的占84.3%,比2011年高出6个百分点,比2010年高出12.3个百分点。中方调查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探究.doc
- 中小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及考核问题探究.doc
-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doc
- 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策略探究.doc
-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人才流动成本探究.doc
- 中小型企业专利战略应用探析.doc
-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探析.doc
- 中小型民营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索.doc
- 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oc
- 中学语文教学莫忘德育渗透.doc
- 2025至2030中国婴儿拉式蚊帐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半导体陶瓷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果汁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双节距滚子链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电子电气中的cPDM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工业风幕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5G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钛合金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铁路IT支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