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doc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五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历史信息,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对中国近代思想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剖析,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感受中国人不断探索的精神;认识到思想的重要性,思想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思想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对“民主”和“科学”的解读,认知思想的重要性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展示:“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师:结合材料,复习回顾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足迹。 生: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器物层面(军事技术)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派——制度层面(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度层面(政治制度) 过渡: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身为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做皇帝。这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认识到民主国家虽然已经建立,但旧的封建思想文化仍然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步伐仍需继续,于是他们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板书:课题 自主研学: 师:带着问题迅速阅读课本。 展示:研学一 新文化运动 兴起时间 代表人物 两面旗帜 主要阵地 内 容 前 期 后 期 意义 研学二: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总结归纳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及思想主张。 说明:本课的知识点较清晰明确,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可以较容易的从教材中总结归纳出相对应的知识点。所以此环节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通过较合适的课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历史,自己梳理出历史脉络。学生在自主研学的过程中会有疑惑和难点,将通过下一环节合作探究予以解答。 合作探究: 过渡:掌握准确的历史信息是深入感知历史的基础,通过自主研学,相信同学们已经做好了深入探究历史的准备。那么在自主研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之处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如果没有,师提出困惑之处共同合作探究) 探究一:为何要在思想层面进行一次探索?(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展示: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 材料二“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梁启超 材料三: 袁世凯的戏法:总统变皇帝 生:(小组合作探究)西方的民主、自由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民赞同共和,反对封建帝制。但封建的残余思想仍然存在,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 小结:袁世凯复辟帝制是逆历史潮流,是封建残余思想在倒行逆施,所以需要在思想领域开展一次运动,来维护民主共和,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探究二:“德先生”、“赛先生”之剖析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展示:“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Science (科学) 说明:通过设计小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掌握一些早期向西方学习时的音译历史词汇,和今天的翻译做比较,从而感受学习的必要和社会的进步。 过渡:在新文化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如何带领中国顺应时代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呢? 展示:材料一:播放《建党伟业》视频剪辑,再现军阀混战、独裁统治,百姓生活贫困,民不聊生的场景。 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矣······应各奋斗以脱离此附属品之地位,以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 材料三:“湖南督军张敬尧带兵到四川打仗,到处建造九天玄女庙;出战时招呼士兵左手心写一“得”字,右手心写一“胜”字,向西对九天玄女磕几个头,保管得胜。” ——陈独秀《克林德碑》 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分别选择“德先生”或“赛先生”的角色,针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结合课本和投影展示的三则材料,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民主和科学) (一)对症下药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00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