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应遵循四个原则.docVIP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应遵循四个原则.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应遵循四个原则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应遵循四个原则【摘 要】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提问是教师指导学生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一种有效阅读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学生发展的推动因素。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方法;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74-01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提问是教师指导学生设疑解难、激疑促思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问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忆性问题,主要指向“知识和能力”目标,只要求学生回忆、再现具体的事实或信息,只回答“谁”、“是什么”或“对”、“不对”。一类是发展性问题,主要指向“过程和方法”目标,通常需要经由理解、比较、联系、想象、重组等心智活动,对事实作出推理、判断和评价,或者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 一、针对写作动机提问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要揭示的语言信息。提问时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使学生更直接、更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目的,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旨意,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探究,全方位、多侧面地思考问题。笔者在讲《孔乙己》时就这样提出了一些问题: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孔乙己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然后又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②小说是怎样表现了举人打折孔乙己双腿这一情节的?③这一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由于提问时准确地把握住了作者写作的动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学生很快明白了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这样学生很好地把握了作者的写作动机,便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在上《石缝间的生命》公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文本内涵,我设计了以下3个核心问题:1、作者描写了哪些石缝间生命,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表达这些石缝间生命留给作者的印象?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野草蒲公英特点的词句,并体味它们生存下来的意义?3、文章写野草蒲公英,为什么还要继续写石缝间的松柏? 设计的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综观全局,整体把握,理清课文脉络,同时有机而巧妙的要学生抓住“倔强”一词来概括这些生命刚强不屈的共性。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挖掘文本内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与文本深入交流,体味文中前两种石缝间生命的意义,为第三个问题作铺垫。第三个问题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第三个问题的解决,从而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领悟作者的用意。只有通过比较、鉴赏、玩味才能使学生从松柏的身上更加真切地感受石缝间生命伟岸高大的形象,明白作者情不自禁由衷赞叹的缘由。 设计有梯度地问题不仅符合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由易到难的普遍规律性,而且为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更起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训练思维提问原则 课堂中的提问,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上哪些人也具有“莲”的精神品质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 四、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提问,同一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提问角度和思维广度。例:在讲析《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时,围绕明天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