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摘 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永恒的主题。本文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深化拓展以及解题后的反思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培养;思维能力;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 批判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95-02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就例题教学这一侧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以下略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表现为善于运用多方面知识和经验,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品质。一题多解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所以,在例题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挑选一些具有多种解法的题目,启发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联想,获取各种不同解法,使思维更开阔。比如,在高三的专题(不等式部份)复习中,我选取了下面一道例题作为一个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题目: 例1:设 、b ,且 ,求 的取值范围。 思路一 构造关于 的不等式 解法1 因为 、b ,∴ 又因为 ,∴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因此 的取值范围是[9,+∞)。 解法2:因为 、b ,∴ 又因为 ,∴ 即 (或 舍去)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即 的取值范围是[9,+∞)。 思路二 转化成函数求值域 解法3 因为 ∴ ,显然 (否则0=4,矛盾) ∴ 又因为 、b ,∴ ,从而 当且仅当 即 时 取最小值9,故 的取值范围是[9,+∞)。 通过以上几种不同的解法,不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使思维面更广阔了,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变通性,它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如果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只讲一种题型,归纳一种解题方法,当考试时出现讲过、练过的题型,学生做起来可能会得心应手,一旦稍有变化则不知所措。倘若教师能善于对例题的形式进行变换,克服教学中的定势,不但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深化拓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独立地、超出常规地分析问题,不循规蹈矩,用全新的、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如果例题教学中仅局限于解决此题,形成教学封闭,就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久之学生只能循规蹈矩,毫无创新意识,只能停留在“学会”的水平而达不到“会学”的境界。为此,在例题教学中,我常常在问题的深度、广度上给予拓展,经常选编一些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且富于思考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比如: 例2:已知直线 与 相交,证明方程 表示过 与 与交点的直线。 此题是高中《数学必修2》课本P109习题3.3A组第4题,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如果在这道题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思考以下的变化题: (1)如果两条曲线的方程是 与 ,它们的交点是 ,证明:方程 表示的曲线也经过点P( 是任意实数)。 (2)求两圆 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及弦长(不允许求交点)。 由于不允许求交点,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创造性地思维,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四、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回顾。” 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和小结,会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和技巧;反之,会挂一漏万,甚至解一题丢一题,无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例题教学中应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1、反思漏洞 在问题解决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漏洞和错误的地方,总结应该注意的方面,是否掉入命题者所设计的陷阱。以此提高分析能力,纠正解答中的错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5:求函数 的最小值。 错解1:由于 ,∴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得: 错解2:(判别式法) 针对以上两种解法,启发学生反思:y可以等于 吗?学生思考后会发现 时, ,这是不可能的。从而引导学生总结教训:在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或判别式法求函数量值时,一定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通过反思,不仅找出了错误的根源,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记忆犹新了。 2、反思知识 解题后回顾该题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及其内在联系,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6:函数 的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求k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题意知, 为任何实数时函数都有意义,须有 恒成立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