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急救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急救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脑复苏 急救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183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功能的突然停止,大动脉波动与心音的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80%为心室纤维颤动,20%为心室停搏,患者的生理和病理反射均消失:大动脉脉搏动与心音消失,双肺呼吸音听不到,患者意识消失,即可判断患者已心跳骤停。心脏骤停4~6分钟是心肺复苏的关键,也是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坏死。
为探讨心肺脑复苏急诊急救,近2年来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加压给氧、给与升压药物,以及对于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措施。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高,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相救成功率的关键。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抢救心脏骤停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0~80岁,平均50岁。常见病因:心脑血管意外35例,车祸、高处坠落15例。
抢救经过
抢救措施:①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清除口腔、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备好各种抢救设备和药品。如除颤器和人工呼吸机、吸痰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③争分夺秒对患者实施抢救,立即就地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同时开通人工气道,面罩加压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④开通两条静脉通道,行套管针穿刺,并留置套管针,给予升压药物,维护血压稳定,给予肾上腺素,它可兴奋α和β受体,而表现强烈快速、短暂的α型和β型效应,较大剂量注射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迅速升高,作用快而强。⑤心脏复苏后,做好心电监护,如有室颤,立即行电除颤,电除颤为基本生命支持的重要部分,除颤越早效果越好,在心跳骤停3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的生存机会胜过接受任何治疗,据有关资料介绍,心脏骤停如能在1分钟之内除颤复苏的存活率约90%,由此可见,电除颤为基本生命支持的重要部分。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各种应急处理。
复苏后处理:①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②心音、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并记录尿量,维护心肾功能。③保护脑组织,防止脑水肿,部分患者可因不可逆性脑功能损害而致死亡或遗留有后遗症,脑复苏至关重要,保护脑细胞,头部降温要早,因产生脑组织损害和脑水肿最初10分钟内是关键,要实施头部降温,如头部置冰敷或戴冰帽,保持头部温度28~30℃,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与此同时选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④加强口腔、鼻及皮肤的清洁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⑤预防耳郭和枕部冻伤,随时挑换冰袋中的冰块。⑥预防并发症,如呼吸道、肺部和泌尿系统的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定时翻身拍背。⑦给予高热量流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饮食。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格执行输液计划,准确记录出入量。
心肺脑复苏标准:自主呼吸基本恢复,散大的瞳孔缩小,可触及颈动脉搏动,面色、口唇及皮肤转红润。
讨 论
心脏骤停又称为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一旦发生是导致脑和其他器官血流中断,为非预期死亡,又称猝死。临床表现:血压测不出,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意识丧失和短阵的抽搐,心音及大动脉波动消失,皮肤苍白或发绀,其中早而可靠的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在严重缺氧状态下,机体各脏器均在短时间内发生退行性改变,脑组织神经细胞一旦缺氧最敏感,超过5分钟,会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害,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要不失时机地建立人工气道,在保证呼吸通畅的同时恢复有效循环,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尽快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实施基础生命支持,该阶段是患者复苏成功的黄金时间,所以可见,急救医护人员操作技术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短时间内判断患者是否心跳停止,为下一步心肺复苏提供宝贵时间,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过程中必须分秒必争,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许新新.高压电击伤致心脏骤停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6):1105.
2 杨永刚.35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17:128.
3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6.27--12、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使用手册.pdf VIP
- 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结构分析.doc VIP
- 锡安长老纪要1-24本.pdf VIP
- YYT 0735.1-2009 麻醉和呼吸设备 湿化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HME) 第1部分:用于最小潮气量为250mL的HME.docx VIP
- 汽车仪表盘图标全解.docx VIP
- 阿里巴巴上市后的股权结构(阿里巴巴最新股权结构).doc VIP
- 氧气、乙炔管理制度.docx VIP
- 上海众辰NZ100变频器用户使用说明书调试手册.pdf
- 伴有肺炎的肺脓肿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VIP
- fwd系列高静压风机盘管机组-特灵空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