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__宋明理学_课件
春秋: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战国:孟子、荀子分别从不同方向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熔礼、法于一炉。 汉朝:董仲舒采用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倡导“君权神授”,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北宋:程颢、程颐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 南宋:朱熹继承、发扬“二程”之学,融会贯通诸家之说,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天理论”,“存天理,灭人欲”。陆九渊提出心理合一的观点。 明代:王守仁提出“心即理”,核心是除人欲、“致良知” * * 三教合一: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三教合一时期 一、理学的产生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课堂探究 1、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1)政治上,维护统治的需要 (2)经济上,宋代经济的发展,科技繁荣 (3)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 (4)文化环境宽松 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 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就算言论不当, 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 ★ 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 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 为时尚。 一、理学的产生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 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 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 学”。 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 者,北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 朱熹(1130-- 1200),南宋著名 思想家。宋代理学 集大成者。 二、理学奠基者程颢和程颐 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 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3、 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程颐:“穷究事物道理,致使自心知通天理”。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 二、理学奠基者程颢和程颐 程颐像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方法论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朱熹的理学观点(南宋): 1、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 3、对“格物致知”的深化。 2、“存天理,灭人欲” 三、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 (1827)欧阳厚均重刻。 忠孝廉节碑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③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②“存天理,灭人欲” 小结: 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程朱理学的发展: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学术思想影响海外 ★“反省内心”以求理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陆九渊的思想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 “心学”。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1.陆九渊的思想: 四、陆王心学 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 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 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 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 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 人。 三、陆王心学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致良知”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四、陆王心学 2.王阳明的思想: 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