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课结构 第一框: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第二框:“文革”中的“教育革命”; 第三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奠基篇; ——挫折篇; ——发展篇;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少盲教育、 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2.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1966年 1976年 1949年 趋势 年份 奠基 挫折 蓬勃发展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2、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 阅读本框前面两段内容,思考: 思考:根据这一方针,新中国是怎样改造旧教育的?影响又怎样?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4、新中国1957年教育方针; 1)背景: 2)提出: 3)内容: 4)作用: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此方针是新中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 思考:为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 刘少奇实行了哪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在办学体制上有何措施?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5、新中国的教育成就;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巩固: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巩固: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A B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对教育冲击; (阅读本框前面两段) 1)学校“停课闹革命”。 2)大中小学校停止招生。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2、“教育革命”;(阅读本框第三、四段) 1)领导体制: 2)教学体制: 3)高校招生体制: 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3、高校恢复招生(1970); 1)对象: 2)方法: 3)影响: 工农兵;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结合; 学生----,教师积极性---,教学秩序---, 教学质量---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4、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文革”十年,教育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1)平反冤假错案; (2)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 (3)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使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气。 教育法律法规 开始正式实施的时间 《学位条例》 1981年 《义务教育法》 1986年 《教师法》 1994年 《教育法》 1995年 《职业教育法》 1996年 《高等教育法》 1999年 《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3年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