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体会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体会摘要: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牵引配合手法 治疗 颈椎病 Hauling coordination technique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 sick body meets Hu Zhen Abstract:From October,2008 to December,2010,my branch uses the hauling coordination technique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 to get sick 78 examples,the curative effect is satisfied,presently reports as follows. Keywords:The hauling coordination technique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 gets sick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56-01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中男32例,女40例;年龄24~67岁;病程2周至35年。其中颈周围型颈椎病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7例,交感型颈椎病6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检杳,C2-C7均有不同程度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颈椎骨质增生等。其中单纯颈椎生理曲度改变10例,C5-C7椎间隙狭窄40例,C2-C4椎间隙狭窄5例,颈椎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无椎间隙变窄17例。 2 治疗方法 2.1 颈椎枕颌吊带牵引:患者取坐位,头部略向前倾,牵引重量约3kg,每次30分钟,每日1次,5天为1疗程。 2.2 手法治疗:颈椎牵引后即可行手法治疗。①术者先用双手根部从患者头部开始沿斜方肌背阔肌的肌纤维方向分别向颈外侧及背部分舒,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8~10次。②术者双手或单手捏拿颈后颈两侧及肩部的肌肉,反复3~5次,并用中指或拇指按天宗、合谷、阳溪、曲池等穴,以有麻窜酸胀为宜。③术者站于患者后侧,双手置于患者颈项部,用力向上提颈,并慢慢用力使患者头部左右旋转30~40度,重复8~12次,然后双手握拳对患者颈背部、肩胛部进行拍打叩击,使组织舒展和缓解。 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头晕、头痛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颈椎棘突无压痛,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劳动;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本组患者均治疗1~3个疗程,其中治愈48例,显效19例,好转3例,无效2例。 4 讨论 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有慢性劳损、外伤等:①不良的睡眠体位如高枕;②工作姿势不当:长期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另外屈颈情况下,椎间盘的内压大大增高,使髓核后移而出现退变;③不适当的体育锻炼:超过颈部耐量的运动造成外伤。 由于颈椎肌肉韧带组织长期劳损,颈椎正常生理曲线逐渐改变,变直甚至反弓,造成颈椎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所以临床治疗以恢复颈椎力学平衡是颈椎病的关键环节。 4.1 颈椎牵引可缓解肌肉痉挛,扩大颈椎间隙,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可以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改善推动脉的血供。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慎用。 4.2 配合手法治疗能有效松解粘连、挛缩,纠正颈椎序列,调节椎周力平衡,增强颈椎稳定性,改善颈椎间盘代谢,降低对脊髓神经的压应力,相对扩大椎管、神经、血管通道容积,增强机体自身调节机能从而根本改善临床症状,而达到治疗效果。 4.3 提颈旋转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并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但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4.4 患者自身预防颈椎病意识直接影响疗效及预后。颈椎病患者要做到用枕适当、颈部保暖、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