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
目 录
1、夜直 曲江二首
2、从军行 碛中作
3、采桑子 蝶恋花
4、国殇 无题
5、学弈 痀偻者承蜩
6、欹器 薛谭学讴
7、丁公凿井 郢书燕说(寓言)
8、黔之驴 狼
9、《大学》第十篇
10、《大学》第十一篇 (上)
11、《大学》第十一篇(下)
12、《大学》第十二篇
第一课
(一)国殇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有国殇!
【注释】
①殇:此指英魂。
【领会】
于右任(1874-1964),民国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爱国诗作《国殇》,又名《望大陆》,是作者1962年写下的骚体自挽遗嘱诗。作者曾在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诗的最后一节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乐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最后两句“山之上,有国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寄寓着诗人盼望海峡两岸统一,魂归故乡的爱国心愿。
(二)无 题
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莱,
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注释】
①墨:黑色。墨面:此处形容旧中国劳动人民过着奴隶般的生活。②没:隐藏。③蒿莱(hāo lá i):丛生的野草。④敢:敢于。⑤浩茫:⑥辽阔广宇:广阔的宇宙。⑦于:在。⑧看着万家凋零破败,隐没在蒿莱等野草丛中,就敢于唱出惊天动地的哀歌。心事茫茫,想得非常遥远。即便是万籁无声,仿佛也能听到人们心中悲愤的怒吼。
【领会】
鲁迅的这首《无题》,用飞扬驰骋的想像和绵密深刻的忧思,在动地的哀吟之中,表达了他对惊雷的期待。鲁迅耗尽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只为万家墨面的人民。“心事浩茫连广宇”,表达了他爱祖国,爱人民,和对民族前途的忧患,并期待人民从麻木沉默中觉醒。毛泽东十分欣赏此诗,1961年10月7日,亲笔书抄此诗赠送来访的日本朋友。
第二课
(一)从军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①缭乱:之心绪烦乱。
【领会】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边地音乐的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二)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圓。
今夜未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
①碛:沙漠。②走马:跑马。③绝:没有。④平沙:广阔的沙漠。
⑤万里:无边无际的样子。⑥辞:告别,离开。⑦两回圆:表示两个月。
【领会】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辞家见月两回圆”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第三课
(一)夜直
( 宋)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
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释】
①夜直:犹今语所谓值夜班。②金炉:铜制香炉。③漏声:铜壶滴漏之声。④翦翦:形容微风轻拂。⑤恼人:使人烦恼,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