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跟midas学结构力学弹簧分析
7. 弹簧分析
概述
在本例题比较和验算结构的支承条件和弹簧刚度不同时产生的结构的反力、位移和内力。
图 7.1 分析模型
材料
钢材 : Grade3
弹性模量(E) : 2.1 x 106 kgf/cm2
截面
截面面积(Area) : 1.0 x 10-2 m2
截面惯性矩(Iyy) : 8.333 x 10-6 m2
荷载
节点集中荷载: 10.0 tonf
弹簧系数
区分 k1 (tonf·m/radian) k2 (tonf/m) k3 (tonf/m)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100,000
10
100,000 1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设定基本环境
打开新文件以 ‘Support.mgb’为名保存。定义单位体系为 ‘m’和‘tonf’。
文件 / 新文件
文件 / 保存 ( Support )
工具/ 单位体系
长度 m ; 力 tonf (
图 7.2 设定单位体系
设定结构类型为X-Z平面。
模型 / 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 X-Z 平面 (
定义材料以及截面
选择材料为钢材Grade3(GB(S))。
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材料
类型 钢材
规范GB(S) ; 数据库 Grade3 (
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截面
数值
截面号 ( 1 ) ; 名称 ( 截面)
截面特性值 面积 ( 0.01 ) ; Iyy ( 8.333e-6 ) (
图 7.3 定义材料 图 7.4 定义截面
建立节点和截面
为建立模型 1的梁单元,先输入节点。
正面, 捕捉点 (关), 捕捉轴线 (关)
捕捉节点 (开), 捕捉单元 (开), 自动对齐 (开)
模型 / 节点 / 建立节点
坐标 ( x, y, z ) ( 0, 0, 0 ) (
图 7.5 建立节点
用扩展单元功能建立模型 1的左侧的梁单元。
模型 / 单元 / 扩展单元
全选
扩展类型 节点 (线单元
单元属性 单元 类型 梁单元
材料 1:Grade3 ; 截面 1:截面 ; Beta 角 ( 0 )
一般类型 移动和复制 ; 移动和复制 等间距
dx, dy, dz ( 1, 0, 0 ) ; 复制次数 ( 5 ) (
图 7.6 建立梁单元
复制模型 1的左侧梁单元来建立右侧梁单元。
模型 / 单元 / 移动和复制 单元
全选
形式复制; 移动和复制等间距
dx, dy, dz ( 5, 0, -0.1 ) ; 复制次数 ( 1 ) (
图 7.7 建立右侧梁单元
输入边界条件
给梁的两端输入边界条件。首先用一般支撑功能约束自由度。
模型 / 边界条件 / 一般支承
节点号 (开)
单选 ( 节点 : 1 )
选择 添加
支承条件类型 Dx, Dz (开) (
单选 ( 节点 : 12 )
选择 添加
支承条件类型 Dx, Ry (开) (
图 7.8 输入支承条件
用节点弹性支承输入梁的弹性支承条件。
弹性支承条件与约束节点自由度的一般支承不同,输入各个自由度弹性支撑刚度,根据刚度允许变形,弹性支撑的内力以反力输出。 (
模型 / 边界条件 / 节点弹性支承
单选 ( 节点 : 1 )
选择 添加
节点弹性支承(局部方向) SRy ( 100000 ) (
单选 ( 节点 : 12 )
选择 添加
节点弹性支承(局部方向) SDz ( 10000 ) (
图 7.9 输入弹性支承条件
输入荷载
定义荷载工况
为输入荷载定义荷载工况。
荷载/ 静力荷载工况
名称 ( 荷载1 ) ; 类型用户定义的荷载 (
图 7.10 定义荷载工况
输入节点荷载
在节点6输入集中荷载10 tonf。
荷载/ 节点荷载
单选 ( 节点 : 6 )
荷载工况名称 荷载1 ; 选择 添加
节点荷载 FZ ( -10 ) (
图 7.11 输入节点荷载
复制单元
复制模型 1来建立模型 2~4。同时复制输入在模型 1的节点荷载和边界条件。
模型 / 单元 / 移动和复制 单元
全选
形式 复制; 移动和复制 等间距
dx, dy, dz ( 0, 0, -2 ) ; 复制次数 ( 3 )
复制节点属性 (开) ; 复制单元属性 (开) (
图 7.12 复制单元
把模型 4的右侧部分节点向Z轴方向移动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磁共振成像仪的基本硬件.doc
-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doc
- 大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pdgf-btgfβ1的影响(2003科技发展基金).doc
- 磁场对新鲜干红葡萄酒酚类物质影响的研究.doc
- 大容量循环水处理系统ph值控制的实现.doc
- 齿轮齿厚和公法线的测量.doc
- 衬底结构特征对硅电感影响.doc
- 大四考试修改版复合材料讲义-中科大.doc
- 大学毕业论文综述分子标记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doc
- 除尘器选型需要考虑的几点因素.doc
-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考前必读时评文章16篇.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押题预测:中国精神.docx
- 2025届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中考生物最后冲刺卷含解析.doc
-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重点中学2025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 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25届中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县2025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 迪卡侬环境要求详解.pptx
- DB32_T 4502-2023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评价规范.pdf
- DB32_T 4489-2023 市场监管行政审批远程评审工作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