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短札伯雍父是殷人还是周人-先秦史研究室.docVIP

读金短札伯雍父是殷人还是周人-先秦史研究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金短札伯雍父是殷人还是周人刘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西周中期铜器铭文中的伯雍父是殷人抑或周人学界尚未有一致意见因这个问题牵涉到判断西周有铭铜器器主族属的标准故略阐述于下西周早中期贵族所作铜器铭文中常有文考加日名的先人庙号如文考乙公之类其例见表一当然并不限于考也有文祖辛公文母日庚一类称呼表一序族徽器名及著代高文考父癸爻彝集成西周早期文考乙公簋集成西周中期文考乙公卣集成西周中期文考父乙簋集成西周中期穆王文考日庚尊集成西周中期文考日辛服尊集成西周中期文考日己天天尊集成西周中期文考日癸集成西周中期对

读金短札:伯雍父是殷人还是周人 刘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西周中期铜器铭文中的“伯雍父”是殷人抑或周人,学界尚未有一致意见。因这个问题牵涉到判断西周有铭铜器器主族属的标准,故略阐述于下。 西周早、中期,贵族所作铜器铭文中常有“文考”加日名的先人庙号,如“文考乙公”之类(其例见表一),当然并不限于“考”,也有“文祖辛公”、“文母日庚”一类称呼。 表一 序號 稱謂 族徽 器名及著錄號 時代 1 高文考父癸 (爻) 彝(《集成》9892) 西周早期 2 文考乙公 彔簋(《集成》3863) 西周中期 3 文考乙公 彔卣(《集成》5419-5420) 西周中期 4 文考父乙 遹簋(《集成》4207) 西周中期(穆王) 5 文考日庚 曶尊(《集成》5931) 西周中期 6 文考日辛 服尊(《集成》5968) 西周中期 7 文考日己 (天) 天尊(《集成》5980) 西周中期 8 文考日癸 對罍(《集成》9826) 西周中期 对于西周金文所见这类称谓,有如下两种解释:第一种意见认为可能有些周人贵族,受到殷人文化的影响,也使用日名,就有了这种文化嫁接的产物。特别是铜器铭文中没有“族徽”之例,其器主有可能是周人贵族。笔者较倾向于此一看法。 第二种意见是依据张懋镕先生提出来的判断殷人、周人的两项标准(即周人不用日名说,周人不用族徽说),换一个角度来观察,可认为使用日名的器主,应是殷人贵族(殷遗民),他们使用“文考加日名”这类先人庙号,是吸收周人文化(亲属称谓)的结果。史语所黄铭崇先生即持此观点。 第二种意见的基础是周人不用日名说,可能会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同。但据目前的西周铜器铭文材料来看,周人并非不用日名,如备受学者关注的“应公鼎”记有武王日名“珷帝日辛”,又如属于所谓“召公家族”铜器的匽侯旨鼎(有“父辛”称谓,《集成》2269)、宪鼎(有“召伯父辛”称谓,《集成》2749)、伯宪盉(有“召伯父辛”称谓,《集成》9340)均记有日名,可见西周时期周人贵族受到殷人文化之影响,确实有称先人日名之事实。既然武王、太保召公均有日名,其他周人贵族亦可能跟风仿效。也即是说,如果器铭中没有“族徽”等更多可资参考的证据,似不能简单以有无日名作为判断器主族属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召公家族所作铜器常铭“太保”族徽,却并非殷人,至多算是受到殷文化影响,将其氏名铸于铜器上而已。)如果一看到器铭中有日名,就将器主划为殷遗贵族,可能会湮灭若干历史细节信息。 周人使用殷人日名的做法,与满人入关,使用汉人的庙号谥号的做法有类似之处。清朝建立後,满族皇帝死後均采用汉制庙号谥号(如顺治帝福临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努尔哈赤被追赠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与此同时,满洲皇族与贵族与也保持着自己的一套亲属称谓,如称父亲为“阿玛”。据此,周人贵族采用殷人日名制,同时保持“考”等亲属称谓,是很好理解的事。周人和殷人的差异,显然没有满、汉二族区别大,故周人接受殷人文化为自然之事。笔者觉得不能过分强调殷周文化的区别。 西周铜器铭文所见人物“伯雍父”,又称“师雍父”,是穆王时期征伐淮夷的重要贵族。伯雍父的族属之所以值得讨论,主要原因在于他及其家臣(或下属贵族)“彔”称呼其先人均使用“文考加日名”这种形式。 据“彔卣”(《集成》5420)铭文中“伯雍父蔑彔历,彔拜稽首对扬伯休”一句话可知,彔是伯雍父的家臣或下属贵族。“彔作辛公簋”中亦有类似记载可为依据。 彔卣,5420,西周中期,穆王世 彔作辛公簋,4122,西周中期,穆王世 彔簋,3863,西周中期,穆王世 彔簋,3702,西周中期,穆王世 彔卣、彔作辛公簋、彔簋(《集成》3863)、彔簋(《集成》3702)等器铭记载,彔称其先人为“文考乙公”、“文祖辛公”。如前所述,因无“族徽”等其他参考材料,我们尚不能简单地依据彔以日名称其先人这一点而将他判定为殷人或殷遗民。 彔这个人的族属一时难以遽定。但判断他的主子伯雍父的族属,线索相对多一点。考察伯雍父的身份,彔卣铭文很有参考价值。这篇铭文很有趣:前面说王命率“成周师氏”抵御“敢伐内国”的淮夷,戍守在“古师”这个地方;後面说,伯雍父蔑彔历,赐他贝十朋,彔感激主子恩典,给文考乙公作器。前後一对比,我们很容易想到就是伯雍父,王称其臣之名曰,彔称其君之字曰伯雍父。李学勤先生最先提出这个发现。周原(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曾出伯器组,其中有一件伯雍父器(盘),也能证明伯雍父就是。曾居于今庄白村一带的贵族即伯雍父是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看法。庄白村出的方鼎铭文,提到率虎臣御淮夷,也是一个坚实的证据。 方鼎(《集成》2824)西周中期,穆王世 在他所作方鼎铭文(《集成》2824)中称其先人也是使用“烈考甲公”、“文考甲公”、“文母日庚”一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