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适产量’,也就是厂商的‘短期均衡’
當P=P3時,均衡點為c點,最適產量為Q3,此時AVCPAC,廠商損失<固定成本,仍會繼續生產,即(價格,供給量)=(P3,Q3)。 當P=P4時,均衡點為d點,最適產量為Q4,此時P=AVC的最低點,為廠商的短期歇業點,若生產則(價格,供給量)=(P4,Q4)。 若PP4時,即PAVC,廠商會停止生產。 故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為「平均變動成本AVC最低點以上的邊際成本線MC」。 7-2.1 長期均衡的調整過程 長期下,可以透過「原有廠商的調整生產規模」與「新廠商的自由進出市場」而改變市場供給,達到長期均衡,此時既無經濟利潤,也沒有經濟損失,只能獲得「正常利潤」。 其調整過程分析如下頁(見圖): 若價格P1>AC 時 若價格P2 AC 時 1.若價格P1>AC 時 此時廠商有超額利潤( π >0),原有舊的廠商在有利可圖下,將擴大生產規模,而新廠商也會加入市場,使市場的供給增加(S1 →S2,右移) 2.若價格P2 AC 時 此時廠商有經濟損失( π <0),原有舊的廠商在虧損情況下將縮小生產規模,而不堪虧損的廠商也會陸續退出市場,使市場的供給減少(S2 →S0,左移) 7-2.2 長期均衡的條件 廠商處於長期平均成本(LAC )與短期平均成本(SAC )的最低點。 1.完全競爭市場的優點 1)達到生產效率 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位於長期平均成本LAC的 最低點生產,只賺取正常利潤,無超額利潤, 滿足充分使用資源的目的,即達到生產效率。 2)達到資源的配置效率 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時,達到P=MC,表示消 費者支付的產品價格等於廠商生產產品額外支 付的成本,資源配置達到最佳效率,社會福利 最大。 2.完全競爭市場的缺點 1)產品缺乏多樣性,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慾望 完全競爭市場產品具「同質性」,消費者別無 選擇,無法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多樣化的慾望。 2)缺乏研究發展的誘因 完全競爭廠商數目眾多,每一家廠商規模皆不大,在長期均衡時,廠商只賺取正常利潤,無超額利潤,沒有餘力從事研究發展,因此完全競爭廠商缺乏研究發展之誘因。 完全競爭市場只是一種理想,現實社會中並不存在,可藉由完全競爭市場之研究,作為改進不完全競爭市場的指標。 * * * 7-1.1 短期均衡的決定 7-1.2 短期均衡的三種情況 7-1.3 短期發生虧損時的廠商決策 7-1.4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1.完全競爭市場產品價格的決定 7-1.1 短期均衡的決定 產品價格由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共同決定(如圖7-1(a)),個別廠商為「價格的接受者」,僅能依此價格決定出其「最適產量」,故個別廠商面對的是一條水平的需求曲線(D),此時P=AR=MR(如圖7-1(b))。 (a)市場供需決定產品價格 (b)個別廠商面對的需求曲線 2.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前述使廠商達到「利潤最大」或「損失最小」的產量,即為「最適產量」,也就是廠商的「短期均衡」。 理性的廠商在現有的生產規模條件下,便會調整產量,以達到「利潤最大」的情況;萬一虧損,則會調整產量,以達到「損失最小」的情況。 3.完全競爭廠商最適產量的決定 MR>MC MR=MC MR<MC 增產 減產 3.完全競爭廠商最適產量的決定 MR>MC MR=MC MR<MC 增產 減產 3.完全競爭廠商最適產量的決定 MR>MC MR=MC MR<MC 增產 減產 7-1.2 短期均衡的三種情況 1. 當PAC時,有?超額利潤? 當短期均衡(MR =MC)時,若?價格?大於?平均成本?(P>AC )時,表示廠商有超額利潤(π>0),應該生產。 圖中,依MR =MC 的交點對應的最適產量為Q*=100,對應AR線得P*=80,對應AC線得AC=60,算式如上: 此時AR 與AC 二者「相交」,有「超額利潤」。 2.當P =AC 時,有?正常利潤? 當短期均衡(MR =MC )時,若?價格?等於?平均成本?(P=AC )時,表示廠商保有正常利潤(π=0),仍應該生產。 圖中,依MR =MC 的交點對應的最適產量為Q*=100,對應得P*=60,AC=60,算式如下: 此時AR 線與AC 線二者「相切」,且相切於「AC 的最低點」,經濟利潤為0(π = 0),廠商僅保有「正常利潤」,仍應繼續生產。 3.當PAC時,有?經濟損失? 當短期均衡(MR =MC )時,若?價格?小於?平均成本?(P<AC)時,表示廠商有經濟損失(π<0)。 圖中,依MR =MC 的交點對應的最適產量為Q*=100,對應得P*=40,AC=60,此時產量為「最小損失」的產量。 此時AR 線與AC 線二者「相離」,有「經濟損失」,是否生產應視「損失」與「固定成本」大小而定。 (見下節說明) 7-1.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