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层次探究学生自主求知动力.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心理层次探究学生自主求知动力

从心理层次探究学生自主求知动力众所周知,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是无效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各种情感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学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师也应当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心理”,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非常在乎他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这就是学生的“向师心理”。当他们感到老师的接纳、认可时,他们对老师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一种积极的情绪油然而生,殊不知这正是孕育学生知识种子的土壤。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外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所以,在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中,作为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营造一个愉快、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比是相对比较抽象的,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素养,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淡化数学知识的神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看到课堂上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许多教师已学会了用亲切的微笑和话语传递情感信息、知识信息,学生不再自我约束,不再恐惧课堂,他们扮演着学习主人的角色,这一新型的师生定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二、抓住学生的“好动心态”,引导参与数学操作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具有抽象的特点,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弄清知识的来源与实际意义。陶行知说得好:“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操作实践活动正好顺应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而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研究表明:大多数儿童对既动脑、又动手的直观形象学习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口、用眼、用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主动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新的知识。 三、紧扣学生的“好奇心理”,诱发其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动机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天性好奇,一旦对某一问题有了兴趣,产生好奇,那么,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而这便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例如,在教学“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时,教师一开始就说:“同学们,你们随便指出教室里的任何一样物品,老师都能很快估测出它的大概长度。”学生一脸疑惑,老师有这么厉害吗?于是他们指出了门的高,文具盒的长,橡皮的厚,教室的宽等让老师估测,老师进行了估测并用尺子证实了估测的准确性,学生都非常激动,认为老师太棒了,估测得又快又准确。由此,教师引入:“想知道老师有什么绝招吗?”学生迫切希望老师讲出秘密,异口同声地说:“想。”紧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其实,老师就是用身上的几把尺子进行估测的,你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几把尺子,那么在哪里呢?”学生的兴趣一发不可收。 四、利用学生的“好玩心理”,组织课堂“游戏”教学 “好玩”也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教学”是指寓数学学习内容于游戏之中,让儿童在玩中学,激发他们的乐学情绪,既学知识又长才干,无形中就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精神。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他们学习一段时间后,精神容易疲沓,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学习内容转换成游戏活动,合乎学生“好玩”的心理,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的思维倾向。而新课程的数学教材在每个知识环节的最后大多数都设计了“数学游戏”,正因为遵循了学生的“好动”心理,所以在一堂课的最后总是能留住学生的那一份学习热情。 总之,新时期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数学教师不仅能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更要能遵循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把学生心理特征中原本的一些阻碍影响教学的因素充分利用起来,转化为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