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妇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5例研究及对策.docVIP

基层卫生院妇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5例研究及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层卫生院妇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5例研究及对策

基层卫生院妇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5例研究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妇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我院15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病人中,肥胖5例,糖尿病2例,贫血2例,咳嗽1例,滞产1例,妊娠水肿1例,使用电刀者2例,无名原因1例。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滞产、妊娠水肿、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关键词】肥胖;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中国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63-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妇产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15例。妇科手术7例,其中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宫外孕失血性贫血单侧输卵管切除术2例,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减灭术2例。合并肥胖5例,糖尿病 2例,中度或重度贫血2例,术后咳嗽1例,使用电刀者2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于术后3-10天切口换药时出现无色渗液或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及血性渗出液,内混有脂肪滴,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红肿热痛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部分切口有硬结,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患者诉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平均体温为36.2-38.4℃。5例于术后3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3例术后5天,2例术后7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5例术后10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15例均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增高。渗出物连续2次细菌培养阴性。 1.3 处理 术后3天腹部切口有淡黄色油状渗出液时,进行腹部切口换药,由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观察有无渗液,如有淡黄色油性液体渗出,应注意有无红肿、压痛、硬结。结合体温、血象,并常规作渗出液细菌培养,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碘伏棉球消毒后于切口表面覆盖碘伏纱布,渗液较多或持续时间较长者,拆除该处缝线充分清除渗出物用甲硝唑或生理盐水冲洗后放置引流条或凡士林纱布引流加压包扎,同时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辅以微波理疗20min,每日2次。每天换药1-2次。术后5-10天后发现切口有渗出液者,均应拆除液化部位缝线,清除液化脂肪组织后,处理方法同上。以上操作均在严格消毒情况下进行 1.4 结果 15例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上述治疗后10例均痊愈出院。5例范围较大的在局部浸润麻醉下Ⅱ期缝合,辅以抗生素理疗,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对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判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发生在术后3-10天,除切口有较多黄色渗液,患者诉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外,病人无其它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2.2 脂肪液化的原因 (1)肥胖是腹部刀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明显增加。成人皮下脂肪属于黄色脂肪组织,本身血运差,愈合力低。而肥胖使皮下脂肪厚度增加,增加了手术难度,再加上术中对脂肪组织的损伤,使脂肪组织发生缺血、无菌性坏死,产生渗液,而非细菌感染。但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影响伤口愈合,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故肥胖是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2)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和再生机制受到破坏,抵抗力低下,修复能力低下,导致手术切口易感染,愈合力差。(3)妊娠水肿、滞产患者手术操作困难,使手术时间延长,切口感染率增加,且肿胀的脂肪组织术后不易吸收,也是影响切口愈合的重要因素。(4)术后咳嗽可使腹压增加,腹部切口(尤其腹部纵切口)张力增大,不利于切口愈合。(5)高频电刀应用不当,也可以使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脂肪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差的脂肪组织发生液化。(6)自身愈合能力低下,如合并贫血、极度营养不良,肝脏疾病及糖尿病等使切口局部组织愈合力减低,都可造成切口不愈裂开。(7)切开与缝合技术也是影响伤口愈合不可忽视的因素,缝合过紧、过密可使血运不佳而致脂肪液化,缝合过松,漏缝而遗留死腔。 2.3 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1)积极治疗合并症 糖尿病患者术前要调整血糖水平,一般控制在8mmol/L以下时间以血糖控制到理想范围1周后手术为宜。术前、术后严格监测血糖水平,用胰岛素泵及时有效的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如血压在160/100mmHg下可不做特殊处理,过高则需要口服降压药物。对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控制血压、纠正心肌缺血时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