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训练【摘要】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精思,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的训练; 读熟; 精思; 方法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20-02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但在四十分钟的具体教学中,能真正科学的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的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却并非易事。不少老师往往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常常使学生陷入无谓的思考,进行繁琐的分析,加上过多的毫无价值的问题回答,表面上看,一节课学生参与其中,活动不少,而实际上学生是在瞎子摸象,跳跃思维。由于没有整体的感知,没有完整的思路,要不了多少天,课堂上零乱不堪的发言,支离破碎的回答,谁还能记忆犹新呢?即便是记住了,对于训练学生积累词汇,锤炼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又会有多大帮助呢?曾听一位新教师上汇报课,讲到课文《老山界》中红军连夜登山的片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红军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新教师先通过“之”字形与“S”形的对比,分析了路如何陡;接着,通过“一直追到天上”、“浑身紧张”等词句,分析了山如何“险”;然后,再与红军风趣幽默的对话,“哈哈大笑”的神情对照,从而得出红军乐观豪迈的结论。但是学生们除了偶尔眉头紧皱地盯几下课本以外,就是呆滞地朝前望着,眼睛里充满困惑。显然,学生对那种以苦为乐的生活情趣缺乏实际的体验,教师理性的分析很难使他们走进作品的境界。像这样尴尬的课堂局面不只是那位新教师会遇到吧?琐屑的理性分析会湮没语文课堂的美,长期享受不到课文美感的学生,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语文的兴趣。怎样才能进行有机的、系统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的位置多么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学生就会更加事半功倍,受益终生。深感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并没有特别重视读的训练,而是把功夫都化在了对课文的分析上,以讲代读,以答代读,造成了学生不会读书,害怕作文的严重后果。培养良好的语感更无从谈起。教学中,我大胆改进课堂教法,十分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愿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共商。
1 读书读书,贵在读熟
书声琅琅是古人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一。因为它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是理解和记忆的先导,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试想,一个人读起书来,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它能对课文内容心领神会,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使课文的“外部语言”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内部语言”,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沟纹,一般要经过20遍以上的朗读实践。在反复读,把书读熟的同时,学生眼睛看,心里想,嘴里念,耳朵听,许多器官同时并用,就容易把课文记得牢固,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大家知道,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专家苦心孤诣的典范之作,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从遣词造句,到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由情感产生思考,从而受到品德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对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在讲读课文中,我们都以读为先,将读贯穿教学始终。一篇新课文,首先给学生正音范读,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语气、感情,掌握字里行间的抑扬顿挫,然后让学生自读,并要求他们认真读,把书读熟,做到发音准,咬字清,声音响亮不重复,理解意思带感情。在此基础上,老师掌握火候,趁热打铁,对于疑难问题给学生以适当点拨,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意思,深深地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之处,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老师再也不用为绞尽脑汁的提问,学生拐弯抹角的回答而浪费时间了。
2 熟读精思,心知其义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充分说明读书一定要勤于思考,二者不可分割。为此,我们总是在学生做到了对课文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法浅谈.doc
-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新探.doc
-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浅议.doc
-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析.doc
-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思索及实践.doc
-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有效性探究.doc
- 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实践及感悟.doc
- 小学数学活动课开设原则及形式.doc
-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几点教法.doc
- 小学数学要充分发挥课本作用.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