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

明太祖文字獄案攷疑 陳學霖 論文來源: 《明史研究論叢》(第五輯),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418-450 頁;原載 1971 年臺灣 《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作者簡介: 陳學霖, 1938 年生,原籍廣東新會,現入美國籍,任美 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傑克遜國際研究院教授。 文本整理:獨秀嘉林 (註:一整理中將公元紀年中文改成阿拉伯數字, 其余未加改動; 頁碼標註後括號中問號表示作者省略了完整頁碼或無 法確定準確頁碼,例如“二九五 - 九六(?)”表示疑為“二九五 - 二 九六”。二字體加粗為整理者所加,為原文所無。 ) 一、導言 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寒微,掘起草萊,早年顛沛失學,廁身皇覺 寺,遊乞淮泗之間,後依紅巾郭子興軍旅,以雄才大資,際會風雲, 不十數年間戡定群雄,摧滅元室,開創大明帝國,當是國史上之豐功 偉績。但對明太祖的評價,近代史家稱議參半,莫衷一是。稱之者紀 他驅逐蒙元,統一中原,恢復黃炎正統,更定典章文物制度,重建先 哲道統,下開三百年盛世的功績。議之者病其性多猜忌,濫權專擅, 儒臣進議稍失其意,即遭刑戮,以致人心無所適從,使帝王的獨裁政 治更為愈甚 [1] 。關於後者,史家歷舉洪武年問屢興之文字獄為證, 指陳太祖因出身卑微,兼以早歲失學,一登大寶,對儒士的陳議文字 動輒生疑,以為有譏汕之嫌,因此借故大興刑法,誅殺無辜文人。此 類文字獄案種類繁多,然最令人發指的莫如盛傳的表箋之禍。據說, 明初儒臣有數人, 因在其進呈的賀表幹忤格式與文字忌諱, 觸怒聖意 而枉遭殺身,造成無端的悲剮 [2] 。 所謂表箋之禍, 按史所紀,源於太祖登極後即依前代典禮,制定 凡遇正旦、萬壽聖節、上皇太後、太皇太後尊號,與冊立東宮等禮節 之時,內外文武諸司均需進表箋致賀。 “表”指進上位之文,“箋,則 用於上東宮,二者體制有別,以示尊卑。據太祖實錄,明祖曾五次頒 布奏牘及表箋成式,文辭體裁,與及字諱回避事例,使天下有司知所 適從。首次在洪武六年( 1373)九月,次在八年( 1375)十二月、十 二年( 1379)八月,又其次在十四年( 1381)七月,最後一次在二十 九年( 1396)七月。其中三次皆涉及表箋格式、足見太祖對此類典禮 儀式的重視 [3] 。 據明代官書, 如萬歷初張鹵編纂之皇明制書, 此類表箋之進呈及 行文體裁,有以下的規定。制書卷七引洪武體制說 [4] : 一、凡遇天壽聖節,在外五品以上衙門,止進表文一通。正旦冬 至拜進上位表文、中宮箋文、皇太子箋文各一通。在外各王府、並各 布政司、各道按察司、及直隸府、州表箋,俱各差官責進禮部。各州 表箋進於各府、各府進於布政司。其余五品以上衙門隸布政司者,亦 進於布政司,布政司差官類進禮部。其各都司,及直隸衛所,差官賫 進五軍都督府二各處守禦指揮使司、 及守禦千戶所,進於都指揮使司, 都指揮使司差官類進五軍都仔府。至日禮部官,以各處所進表箋目, 通類奏聞。 二、凡表箋止作散文、不許循習四六舊體。務要言詞典雅,不犯 應合回避兇惡字樣,仍用朱筆圈點句讀。表用黃紙,箋用紅紙為函, 外用夾板夾護。拜進,並依見行儀式。 三、凡進上位表箋,及一應文字,若有禦名廟諱,合依古二名不 偏諱,嫌名不諱。若有二字相連諸,必須回避。寫字之際,不必缺其 點畫。 (頁一下- 三上) 稍後申時行等重修的大明會典,卷七五“表箋儀式”除沿襲上引 條文外,並錄太祖所制定之“表箋式”五通,共分“聖節正旦冬至親 王上表”、“聖節正旦冬至群臣土表”、“群臣謝恩表”“東宮千秋節正 旦冬至親王上箋” 、“東宮千秋節正旦冬至群臣上箋”各類 [5] 。茲抄 錄有關群臣上表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