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二 横管自然对流传热规律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空气沿横管表面自然对流传热规律的实验研究方法,巩固课堂上学过的传热学知识。
2.测定横管的自然对流传热系数h。
3.通过数据处理,整理出自然对流传热准则方程式。
二、实验原理
对横管进行电加热,热量应是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来散发的,所以对流换热量为总热量与辐射热换量之差,即:
, ,
(W)
式中:一加热功率,W;
一辐射换热量,W;
一对流换热量,W;
一管表面黑度;
一黑体的辐射系数;(W/m2·K4)
一管壁平均温度, ℃;
一室内空气温度,℃;
A一管表面积,m2;
h一自然对流传热系数,W/(m2·℃);
根据相似理论,对于自然对流传热,努谢尔特数Nu是葛拉晓夫数Gr、普朗特数Pr的函数,可表示成:
其中C、n是通过实验所确定的常数。为了确定上述关系式的具体形式,根据所测的数据,求出准则数:
式中,Pr、α、λ、ν为空气的物性参数,由定性温度tm从教科书中查出。,d为定型尺寸,取管外径,;。为横管平均壁温,取各测点温度平均值,即。
测出稳定状态下四根横管的管壁温度、加热功率和空气温度,即可求得4组Nu、 Gr·Pr数,把4组数据取对数绘在直角坐标纸上,得到以lnNu为纵坐标,以ln(Gr·Pr)为横坐标的一系列点,画一条直线,使大多数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周围,根据: ,这条直线的斜率即为n,截距为lnC。因此可以求出常数C和n。
三、实验装置及测量仪表
实验装置有实验管(四种类型),支架、测量仪表电控箱等组成。(见简图)
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管内有加热丝,通一恒定电流可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自然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轴向导热向周围传递,由于管长径比较大,轴向导热可忽略不计,只考虑自然对流传热、辐
射传热,为了减少辐射传热量,管壁采用电镀,使其黑度系数减小,辐射传热量的比例减小,在总加热功率中减掉辐射传热量,则是自然对流传热量。经过一段时间后,管壁温度趋于稳定,实验管上有热电偶安装在管壁上,可以测出出管壁的温度,由安装在电控箱上的测温数显表通过转换开关读取温度值。电加热功率则可用数显电压表、电流表读取,并计算出加热功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装置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测量线路和加热线路。
2.实验装置已提前加热基本趋于稳定,实验时不要调节加热电压。
3.开始测量各参数。管壁温度通过数显仪表和按键开关依此测量,其中1#、2# 管有6个测温点,3#、4# 管有4个测温点, 室内空气温度用数显温度计测量,加热电流和加热电压直接从数显仪表上读取。
4.间隔20分钟再测一次,若两次数据误差小于1%,则说明达到稳态,即不再测量。用最后一次测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若误差较大,可过20分钟再测一次。
5.测量完结束实验,但不要关闭电源,以备后面的同学进行实验。
6.测试数据记录表
按表测量管壁温度tw1,Tw2,tw3…twn室内空气温度t∞、电流I、电压V。记录在表中。
管号 测量次数 管壁各点温度twi
(℃)tw 加热电流I
(A) 加热电压V
(V) tw1 tw2 tw3 tw4 tw5 tw6 1# 1 2 2# 1 2 3# 1 2 4# 1 2 五、实验数据处理
1.已知数据
管号 管径d(m) 管长l(m) 黑度ε 1# 0.08 1.6 0.11 2# 0.06 1.2 0.15 3# 0.04 0.8 0.15 4# 0.02 0.5 0.15 2.数据处理
(1) 计算加热的热量Φ=IV(W)、平均壁温、定性温度,定性温度取管壁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平均值。
(2) 计算自然对流传热系数
(3) 查出物性参数
在教科书的附录中查得空气的导热系数λ、热膨胀系数β、运动粘度ν和普朗特数Pr。
(4) 整理准则方程
四根管的数据代入准则方程,可求出四组Nu、GrPr的数值,取对数后绘在直角坐标纸上,以lnNu为纵坐标,ln(Gr·Pr)为横坐标。把数据点连成一条最佳的直线,求出直线的斜率n和截距lnC,再反求出C。即可求出准则方程式: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原始数据及数据处理结果。
2.作出直线,求出直线的斜率n和截距lnC,得到准则方程式的常数C和n,写出准则方程式的拟合公式。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精品课件.pptx VIP
- 生活饮用水净化与消毒课件.pptx VIP
-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2014).pptx VIP
- 2.1.1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课件)(共16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内嵌视频+音频).pptx VIP
- 雨课堂学堂在线《跨文化交际英语(北京理工)》学堂云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人教版新课程标准).pdf VIP
- 北京理工大学.ppt VIP
- 2025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1.2种子植物第二课时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课件(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噪声污染及防治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