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水动力 水动力在油气运移中是起动力还是阻力作用,要看水流动方向与油气浮力方向是否一致。 * * 油田开发地质学 2013年10月-11月 第四章 油气运移 油气在地层条件下的移动称为油气运移。 油气运移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人把油气藏被破坏后的油气运移称三次运移。 油气从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二次运移 第一节 油气初次运移 第二节 油气二次运移 第四章 油气运移 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示意图(据B.P.Tissot 1987) 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最初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烃源岩层中。要形成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藏,必须经过运移和聚集过程,初次运移是这一运移过程的第一步 第一节 油气初次运移 初次运移石油以游离相运移为主,水溶相居次。 天然气初次运移可呈水溶相和游离相运移。 某些条件下,油可溶于气中,气可溶于油中进行初次运移。 一、初次运移的相态 第一节 油气初次运移 水溶相指油气被水溶解成分子溶液,水作为载体进行运移。 从运动力学角度,水溶相是最理想的运移状态,水溶液沿细小孔隙喉道运移,基本不存在毛细管阻力。 水溶相运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液态烃类(石油)大量溶解于水中是比较困难的。 1.水溶相运移 天然气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例如,Bonham(1978)测定,在7MPa压力下,温度37.8℃时,天然气在地下水的溶解度达1.55 m3/m3。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因此,天然气可呈水溶相运移。能否以水溶相运移,还要看有无相应的水量。 游离油相和游离气相包括分散状和连续状 游离相是石油初次运移最重要的,证据有: 1)对生油岩进行显微观察时,发现有游离相石油存在于烃源岩孔隙或裂隙中。 2.游离相运移 2)较厚烃源岩中可测定出色层效应,只有游离相运移才能出现色层效应。也只有这种运移相态才能解释烃源岩生成大量油气的排出。 石油与烃类气体有互溶性,天然气可溶解于石油中,以油相形式运移,石油也可溶于天然气中以气相方式运移。 许多油田所含的伴生气多是天然气溶于石油中,后来地质条件变化而脱气的结果,同样,许多气田含凝析油也是油反溶于气中的很好例证。 3.油溶气相、气溶油相运移 油气究竟呈什么相态初次运移,取决于烃源层的岩石类型和组构特点、地层温度和压力、埋藏深度、孔隙度大小及其生烃量和生烃性质等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岩性、不同深度情况下油气运移的相态不同 4.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演化 泥质烃源岩低成熟阶段,埋深浅,孔隙度大,地层水多,生烃量较少且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这时油气的初次运移以水溶相运移最有可能,水作为载体。 大量形成生物化学气的环境中,所生成的生物甲烷气可呈水溶相运移外,也可以游离相运移。 随埋深增加进入生油高峰阶段,油气大量生成,孔隙水不足以溶解掉所生油气,这时主要以游离相运移,其中所生的气体多呈油溶气相运移。 生凝析气阶段主要以气溶油相运移。 过成熟阶段烃源岩大量生气,天然气则以游离气相运移 碳酸盐岩易胶结,岩石中缺少水来源,压实作用弱,因此其所生油气多是在具备排烃动力后以游离相排出。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及方向 1.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是沉积物最重要的成岩作用之一。压实导致颗粒重新紧缩排列,孔隙水排出,孔隙度减少,岩石密度增加。 不同岩性压实特征不同,碳酸盐易胶结,压实作用影响较小;压实早期对泥岩的影响较对砂岩的更显重要。0~2000m范围内页岩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速率很快,而砂岩则基本稳定。 第一节 油气初次运移 砂泥岩互层剖面中,压实使泥岩孔隙度减小得比砂岩快,相同负荷下比砂岩排出流体多,流体的运移方向是由泥页岩到砂岩。 尽管砂岩同样要被压实,但由于压实程度相对小,其压实流体不能进入泥岩,只能在砂岩层中做侧向运移 砂泥岩互层剖面中压实流体的运移方向 泥质岩压实过程中,压实流体排出受阻,孔隙体积不能随上覆负荷增加而减小,导致孔隙流体承受了部分上覆沉积负荷,出现孔隙流体压力高于其相应的静水压力的现象称欠压实现象。 当欠压实程度强化,孔隙压力超过泥岩的承受强度,则会出现泥岩破裂,结果超压流体会通过泥岩微裂缝涌出,达到排液目的,随着流体排出,孔隙超压被释放,泥岩回到正常压实状态。 2.欠压实作用 欠压实带中流体的排出方向(据Magara,1968) 欠压实带中异常高压驱动油气水的排出方向是从欠压实中心向上下排出的。 蒙脱石是一种膨胀性粘土,一般含有四个以上水分子层,可占整个矿物的50%。 这些结构水在压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学会识别广告》教学设计.pdf VIP
- 2024融合大语言模型DeepSeek技术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监控系统项目完整技术标书.docx VIP
- 临床合理用药解读-质子泵抑制剂的处方和医嘱审核要点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 DB37_T 1854—2020 山东.pdf VIP
- 安徽—夏凯月—课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pptx VIP
- 房屋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docx VIP
- 安徽—夏凯月—设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docx VIP
- 业务学习-子宫脱垂.pptx VIP
- 海尔风冷模块样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