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度范围:当原始有机质堆积到盆底之后,开始了生物化学生气阶段。该阶段的深度范围是从沉积界面到数百至1500m深处。与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基本相符 温度范围:温度介于10~60℃。 理化条件:以细菌活动为主。 产物及其特征:还原环境,厌氧细菌活跃,有机质被选择性分解为分子量更低的生物化学单体,部分有机质被完全分解成CO2、CH4、NH3、H2S和H2O等简单分子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该阶段生成生物化学气,甲烷含量95%以上属干气;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值异常低,介于-55~-85‰。可富集成藏,埋深浅,易于勘探和开发,经济效益高。 新生产物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结构的地质聚合物“腐泥质”和“腐殖质”;它们都成为干酪根的前身。 在此阶段,埋深较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 本阶段后期,埋藏深度加大,温度接近60℃,开始生成少量液态石油。在特定的条件下可生成相当数量的未熟-低熟油。 同原始有机质的性质相近。 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深度和温度范围:随着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1500~2500m;有机质经受的地温升至60~180℃。 理化条件: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热催化作用(热力和催化剂的作用)。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可以降低有机质的成熟温度,促进石油生成。 产物及其特征:干酪根热降解,产生二氧化碳、水、氮、硫化氢等挥发性物质逸散,获得大量低分子液态烃和气态烃,这个过程多次发生;所以,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在国外常称为“生油窗”。 深度和温度范围: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3500~4000m地温达到180~250℃。 理化条件:热力作用。 产物及其特征: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和侧链,生成少量水、二氧化碳和氮,主要反应是大量C-C链断裂,包括环烷的开环和破裂,液态烃急剧减少。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高分子正烷烃含量渐趋于零,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是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在地下深处呈气态,采至地面随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轻质石油,即凝析油并伴有湿气,进入了高成熟时期。 a-腐殖酸;b-富非酸; c-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脂化合物; 1-?生物化学甲烷;2-原有沥青、烃、非烃化合物;3-石油;4-湿气、凝析气;5-天然气;6-未低熟油(注:还应包括2) 沉积有机质 深部热演化模式 深度和温度范围:深度超过6000~7000m,达到有机质转化的末期。温度超过了250℃。 理化条件:以高温高压为特征。 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产物及其特征: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释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H/C原子比降至0.45~0.3, 这个阶段出现了全部沉积有机质热演化的最终产物干气甲烷和碳沥青或石墨。 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四个阶段反映油气演化的一般模式 不同沉积盆地沉降历史、地温历史及原始有机质类型的不同,其中的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不一定全都经历这四个阶段,有的可能只进入了前两个阶段,尚未达到第三阶段;而且,每个阶段的深度和温度界限也可能略有差别。 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的沉积盆地,如经历过数次升降作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 第四节 烃源岩 要分析一个盆地油气生成情况,就必须对能够提供油气来源的烃源岩进行识别和评价,要研究烃源岩的类型、所含有机质的丰度指标、有机质成熟度指标,烃源岩的排烃效率,计算生油气量等。 我们把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烃源岩 (或生油(气)岩等)。 有效烃源岩首先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的有机质,良好的有机质类型和一定的有机质热演化史。 一、烃源岩的概念和类型 第四节 烃源岩 一般是粒细、色暗、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常含原生分散状黄铁矿、偶见原生油苗。 常见烃源岩主要包括粘土岩类和碳酸盐岩类(表2-6)。 粘土岩类生油层:包括泥岩、页岩等,稳定水体中形成。环境安静乏氧,浮游生物和陆源有机胶体随粘土物质大量堆积、保存向油气转化。这些粒细粘土岩类富含有机质,颜色多呈暗色。 我国陆相松辽等含油气盆地,及国外生油层以此类多 碳酸盐岩类生油层:低能环境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石灰岩、生物灰岩和泥灰岩为主,灰黑、深灰色;隐晶~粉晶结构;多呈厚层~块状,水平层理或波状层理发育;含黄铁矿及生物化石; 我国四川盆地天然气与二叠和三叠系的石灰岩有关 (1)大地构造条件:长期稳定下沉、补偿性沉积 ——利于沉积物堆积和沉积有机质的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