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地质构造 层状岩石的产状: 指其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层状岩石的接触关系: 指地层在纵向上的接触关系。 一、岩层的产状 (一)岩层及岩层厚度 1、岩层 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2、层面:岩层的上下界面。 顶面:上层面 底面:下层面 3、厚度: 真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铅直距离。 4、尖灭: ——厚度向一个方向变薄以至缺失成楔形时称尖灭。 5、透镜体: ——厚度向两个方向尖灭。 (二)岩石的原始产状及产状类型 1、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岩层的原始产状 水平或近水平 3、岩层的产状类型: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倾角: 真倾角:岩层倾斜线与水平投影间夹角 视倾角:视倾斜线与水平投影间夹角 真倾角永远大于视倾角 2、产状要素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1)产状要素的测定 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 根据钻井资料、地形地质图等资料间接求取。 (2)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文字表示法 方位角: 倾向+倾角 走向=倾角±90° 130°∠30° 分析地质图,并在图上画出P1顶面产状三要素 (四)水平岩层 ——倾角<5°的岩层。 (五)倾斜岩层——倾角5°~85°的岩层。 1、倾斜岩层露头形态 取决于岩层产状,地形特征及二者关系,遵循“V”字形法则: 2、倾斜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 (1)厚度 真厚度(h) 顶底面之间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H) 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 h=Hcosα (六)直立岩层 ——指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或近于垂直。 特点:1、岩层出露线沿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影响; 2、露头宽度与真厚度相等。 地层接触关系:不同地质时代形成的地层在纵向上的 相互关系。 研究意义:追索地壳运动的性质、特点和演化历史;确定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的时期、划分对比地层;寻找矿产和油气资源。 (二)不整合的类型 1.平行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2.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 (三)不整合的观察与研究 1、不整合的识别标志 ①古生物证据 ②发育古风化壳,古土壤等。上覆地层有时有底砾岩。 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 ④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程度、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不同,下强上弱。 2、确定不整合的时代 根据上下地层时代确定 3、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平行不整合——地质界线不相交,缺失部分地层 角度不整合——地质界线交截。 相反相同:地质界线曲率小 相同相同:地质界线曲率大 相同相反:岩层倾角大于地 形坡度 5.倾斜岩层的厚度 (1)几个概念 真厚度:指岩层顶、底面 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指岩层顶、底 面之间的铅直方向距离; 铅直厚度(H)与真厚度 (h)的关系: h = H * cosα α——岩层真倾角; 在任意方向剖面上量得的某岩层铅直厚度都相等; 视厚度:指在不垂直于 岩层走向的剖面上, 岩层顶、底面之间的 垂直距离; 视厚度(h’)与铅直 厚度(H)的关系: h’ = H * cosβ β——岩层视倾角; (2)埋藏深度 地面某一点到目的层的铅直距离。 AC=H1+H2+H3 AC=AO+OC AO=A点标高-B点标高 OC=BOtan? 直立岩层 二、地层的接触关系 (一)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1.整合接触 连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 特征: 上下地层连续,无间断; 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 产状基本一致。 2.不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 不整合面——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 平行不整合 下降沉积——上升、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 由平行不整合推知:在上下地层生成年代之间,该区地壳运动表现为大幅度的上升,尔后又转为缓慢的下沉。 平行不整合 山东 新汶 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张岩子 非整合(nonconformity,国内也称为角度不整合) 层状沉积岩覆盖于侵入岩和 深变质岩形成的剥蚀面上而形成的不整合关系。代表较深或时间较长的剥蚀期。 其它类型的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山东 新汶 地层油气藏及其与非地层油气藏之间的区别示意图 B、C是位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 D、E为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A、F分别为岩性尖灭和背斜油气藏。 第一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气藏工程学英文版课件)Chapter3 Gas Volumes and Material-Balance Calculations.ppt
- (气藏工程学英文版课件)Chapter2 Fundamentals of Fluid Flow in Porous Media.ppt
- (气藏工程学英文版课件)Chapter4 Decline-Curve Analysis for Gas Wells.ppt
- (气藏工程学英文版课件)Chapter4.2 Decline-Curve Analysis for Gas Wells.ppt
- 地质基础学第七章断裂构造改.ppt
- (气藏工程学英文版课件)Chapter4.1 Decline-Curve Analysis for Gas Wells.ppt
- (气藏工程学英文版课件)vocabulary of well testing.ppt
- (气藏工程学英文版课件)Chapter5 Pressure-Transient Testing of Gas Wells.ppt
- (气藏工程学英文版课件)Chapter1 Properties of Natural Gases.ppt
- 地质基础学第七章褶皱构造.ppt
- 气藏工程翻译版课件Chapter2 Fundamentals of Fluid Flow in Porous Media.ppt
- 气藏工程翻译版课件Chapter1 Properties of Natural Gases.ppt
- 气藏工程翻译版课件Chapter3 Gas Volumes and Material-Balance Calculations.ppt
- 气藏工程翻译版课件Chapter4.2 Decline-Curve Analysis for Gas Wells.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