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文增 独乐乐不若及人同乐
张文增 独乐乐不若及人同乐法华寺南里某小区,穿过一段漆黑的过道,爬三层楼,便抵达张文增的住处。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节省空间,两栋楼合并为一处,与屋外的沧桑相比,屋里的繁华别有一番洞天。在接近5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墙上挂满了鲜活生动的《扑蝶仕女》《国色天香》《年年有余》《拔萝卜》等布贴画,颇具喜庆吉祥的氛围。
义务传播民族工艺,桃李满园
目光从墙上往下移,是张文增的工作台,足够大,不整齐,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剪刀以及做布贴画的材料,凤尾纱,棉絮,卡纸,竹枝,还有拆了的药盒,“这个也可以用来当纸板用。”他说。最令人惊讶的是,他从沙发下掏出来一个写着北京某医院的袋子,里面装的是X光片。
“这些是废片子,我把它泡在水里泡三个小时,用指甲把黑色的划掉,再拿到外面的打印社打印,十块钱一张,打上网格状的花纹,能剪一百多只蜻蜓的翅膀呢。是我自个琢磨出来的。”他非常自豪地介绍说。
这些材料和工具,都不过九牛一毛,墙角堆着的近一米高的凤尾纱,是专门驱车从河北献县买回来的。据张先生介绍,现在北京已经没有生产凤尾纱的厂家了,只能去河北。他教的徒弟需要的布料,也都是他从献县买回来的。按照原价格给他们。车马费他都一个人承担。
2004年,60岁的张文增从北京一家建筑公司退休。退休之前,他当过兵,做过橡胶厂的工人,最后一份正式工作是在建筑公司做队长,“要是现在,算总经理级别呢。”他张开嘴哈哈大笑,剩下一颗牙齿。头发灰白,脸上有深深浅浅的皱纹绽开。
他尝试过做风筝,画画,最后选定了布贴画,作为退休后的爱好。没有人教,就自己去买书学,屋子一角的书柜里,放了很多关于美术和布艺方面的书。也是在采访的当天,张文增给辽宁省北镇市沟帮子镇一位姓王的女士寄去了几本书,“这位王女士是托人找的我,她是残疾人,她说她想学布贴画。我先给她寄两本书过去看看,不行的话,她身体不方便,我跑过去一趟。”
找张文增学布贴画的人很多,年纪最小的四十多岁,最大的有九十多岁。现在的崇文区已经合并为东城区,也是在2004年,原先崇文区劳动局的同志找到他,希望他能把大家组织起来,学习布贴画 。消息在报上一登,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政府提供了场所,把大家组织起来,张文增就开始讲课。后来,西城区的人听说他讲得好,又是免费,也过来学。除了外地的学生之外,北京他最远的教课的地方在宋庄。
从法华寺坐车到宋庄,顺利的话,车程是两个小时,要倒一次公交车,在大望路,转930,大概50公里。在宋庄的学生多是村民,张文增一般早上八点从家里出发,十点多到,讲三四个小时,一边讲,一边带着徒弟们实践,下午再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从宋庄赶回法华寺南里。一个星期去两次。没有任何报酬。
“他们喜欢,我教着也开心,不觉得累。我乘公交车也不花钱。能做点贡献就做点贡献,心里乐呵。”
宋庄在北京城的东边,往南,张文增去过大兴。
最开始,张文增也有着急的时候,有的学生是老花眼,眼神很不好使,有的是听力不太好,有的学生是怎么都教不会。 后来,他慢慢积攒了一些教学的经验,虽还未到游刃有余,但至少得心应手多了。据不完全统计,跟他学过布贴画的学生,有近三千人。
置身布贴画 其乐无穷
现在的布贴画做起来其实还是比较难,要有足够的耐心,丰富的原材料,大量的时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布贴画艺术的发展。张文增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制成半成品,类似于十字绣,这样,大家操作起来,困难就降低很多,也可以更大范围的宣传民族艺术。
张文增的作品经常参加名目繁多的展览,次数多得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也会为了捐款等进行拍卖,善款给需要帮助的人。老人对名利都很看得开,并不指望因此“发家致富”,朋友或者亲戚到家里,常常顺手牵羊就带走一两幅。老人也不心疼,也不小气,虽然每一幅作品都耗了心血,粗衣布衫,老人自奉甚薄,对别人却好豁达。
工作室里还有一套用来装裱的设备,布帘子遮盖着,体积硕大,本来宽敞的房间,因诸多的工具材料显得有点拥挤,来回不过能踱三五步。方寸之间,缝剪黏贴之间,真性情就都在里面了。
据张文增介绍,布贴画始于唐代,早多见于宫廷闺阁之中,佳人闲暇聊以度日之法,有秀雅悱恻之气。后代代相传,经过民间喜乐浸染,添加了生动活泼之趣。取材广泛,创造性强。又有名称为布堆画、拨花等。最需要的是耐心。
张文增学布贴画是半路出家,做得有声有色。儿子自有自己的兴趣。张先生主要是外传。退休以后,便以做布贴画,教授布贴画为主业。
“人跟人之间,就是要相互帮助嘛。他们也开心,我也开心。虽然有的时候,你怎么跟他说,他也不按照你说的做。还不能说他。还得鼓励。挺有意思的。”
房间的墙上,还挂着一幅装裱好的书法,上面写四个字,“其乐无穷”。
张先生的笑声爽朗,三两句话之间,就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pdf VIP
-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PDF VIP
- 2冷疗技术15课件讲解.pptx VIP
-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考核标准.doc VIP
- JJG 195-2019 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pdf VIP
- 专项治理整改落实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报告().pdf VIP
- TD∕T 1087-2023 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技术指南.pdf
- (完整word版)数独题目100题(可打印).doc VIP
- 0604-会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docx VIP
- 04.汉杂事秘辛.一卷.汉.阙名撰.明崇祯时期汲古阁刊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