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谷一 春晚史上演唱曲目最多艺术家
李谷一 春晚史上演唱曲目最多艺术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九十年代,在中国,李谷一是一个名噪九州的名字,她的《乡恋》曾风靡全国,红透大江南北,被称为“新时期中国大陆的第一首流行歌曲”,而她也被称为“中国新民歌之母”,成为那个时代文艺界的旗帜与焦点。作为文艺界改革开放的先锋,李谷一个人所遭遇的种种幸与不幸,坎坷与辉煌,堪称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缩影与历史样本。
自1983年以来,春晚伴随亿万中国家庭度过了26个欢乐祥和的除夕之夜,也见证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大众文化的渐次丰富与繁荣。而今,春晚已成为中国人特有的一个新民俗。这其中,李谷一先后参加了1983、1984、1990、1992、1996、1998、2000年这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次数不是最多,但演唱的曲目却近20首,是春晚史上演唱曲目最多的歌唱艺术家,成为我们这个专题怎么说都绕不过去的人物。几经商约之后,2009年1月4日晚,李谷一在录音、演出的间隙,在地处北京东郊的家中约见本刊记者,与我们一起重温她与春晚的情缘。
《乡恋》解禁
1983年2月12日17时,即将登台春晚的艺术家们在春晚策划组驻地燕京饭店门口集合,中央电视台用3辆大巴把大家拉到广播大院不到600平米的演播厅。18时,中央电视台台长王枫给所有演职人员开了个简短的动员会,让大家不要紧张,正常发挥水平。20时,春节联欢晚会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赵忠祥致开幕词,公布晚会的热线电话和有奖猜谜活动细则,然后是四位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接着由晚会艺术顾问之一的相声大师侯宝林讲话,再由主持人代表所在的行业向全国人民拜年。这之后,晚会才真正开始。
晚会最大的一个高潮,当属李谷一演唱的《乡恋》。当时,加上晚会的第一个节目――《拜年歌》,李谷一已经连唱了《春之歌》、《问声祖国好》、《一根竹竿》、《年轻的朋友》、《知音》等6首歌曲,并与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对唱了京剧《牛皋招亲》,又与马季、姜昆对唱《刘三姐》选段。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主持人姜昆拉长声音报:“乡――恋――”!李谷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乡恋》由马靖华作词、张丕基作曲,是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这首歌吸收流行歌曲元素,演唱风格亲切、甜美、温情、人性。1980年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播出后,使得该曲迅速轰动大陆,受到听众热烈欢迎。可由于当时文艺界仍然受“文革”时期歌曲“高、快、响、硬”的影响,《乡恋》一经播出就受到点名批评,被批评为“靡靡之音”、“亡国亡党之音”、“资产阶级腐朽音乐”,被视为“流氓歌曲”、“厕所歌曲”,在正式场合谁也不敢碰。
当晚,《乡恋》并没有列入演唱曲目,是众多观众通过现场设立的4部热线电话所传递出来的强烈民意催生了这首歌曲。时任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几经犹豫,终于果敢有力地指示当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说:“播!”
得知这一消息,导演间所有工作人员都惊呆了,马上就慌了手脚。那时还没有现场伴奏,所有的歌曲都是提前准备好磁带。可是,《乡恋》已经被禁播了好几年,录音师根本就没有准备磁带!刚好现场一位技术人员家里有《乡恋》的磁带,黄一鹤立即让他骑单车回去拿。20多分钟之后,小伙子满头大汗地把磁带取了回来,导播组方才松了一口气。
《乡恋》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也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整台晚会,李谷一演唱了9首歌曲,而今,年轻歌手能在春晚舞台上演唱几秒钟,或者唱几句就已经很不易了。李谷一的这个纪录,直到今天仍没被打破,以后也很难打破。
然而,李谷一差点就和这个纪录失之交臂。虽然时至今日,1983年春晚被网友评为“最受喜欢的春晚节目”,被称赞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激动人心、耳目一新、振奋人心”,李谷一也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歌唱家,但26年前,在改革开放起步之初,思想领域内保守与改革的碰撞,加上当时物质、技术条件的局限,都让春晚充满变数和意外。
20世纪80年代,要找明星们上春晚,必须先联系他们的主管单位,领导同意后再通知本人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表演。当时李谷一所在的中央乐团原本不愿意让她上春晚,因为1983年大年初一,团里安排了一场在深圳剧院的演出,面向港澳地区售票,门票早已售空,作为招牌演员,李谷一必须出场。那时深圳基础设施刚起步,没有高速公路,没有机场,去深圳必须过两条河和边防安检,一天之内赶到几乎不可能。如果临时抽调李谷一到北京参加春晚表演,很难保证第二天的演出。
但李谷一是当时全国最火的歌星,为保证收视率,春晚策划组怎么也得想办法让她出现在春晚现场。时任中央警卫一师文化科长的杨涌是1983年春晚策划组的负责人之一,他想尽办法,通过公安部协调出一个方案:初一一大早中央电视台用专车送李谷一到首都机场,赶上午8时多的飞机飞往广州白云机场,广东公安厅派专车接到人后,一路免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