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八单元-第16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土地制度和手工业的发展-岳麓版.docVIP

【步步高】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八单元-第16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土地制度和手工业的发展-岳麓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步步高】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八单元-第16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土地制度和手工业的发展-岳麓版

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土地制度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农业中存在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均属原始农业的一种耕作方法。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 B.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 C.耕作方法原始粗放 D.生产工具简单落后 2.“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舌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确切地说,这首歌谣开始流传于(  ) A.春秋 B.秦朝 C.汉代 D.宋代 3.《天仙配》中唱道:“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比翼双飞在人间。”生动地描绘出一番中国古代农村生活的景象,这种生活的特征是(  ) A.一夫一妻制 B.自给自足 C.土地平均分配 D.男女平等 4.中国古代流传一句谚语:“千年田,八百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分封制的实行 C.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D.商品经济的发展 5.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一相比,图二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 图一        图二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节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源限制 6.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7.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中所示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8.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一统、民族融合,青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出现,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 A.东汉 B.北宋 C.明朝 D.唐朝 9.哆啦A梦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答题,被“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什么”的题目难住了,打电话向你求助,你觉得应该是(  ) A.瓷都景德镇的白瓷 B.精美的丝织品印染品 C.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 D.精湛的青铜器铸造艺术 10.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1.喜爱武侠小说的同学都知道龙泉宝剑的创始人欧冶子,他首次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冶铸出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的先河。欧冶子可能生活于(  ) A.春秋战国 B.西周 C.秦汉 D.隋唐 12.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材料二 据中国文物网信息:汕头市南澳县发掘清理的古沉船“南澳一号”文物进行公开展示,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