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十单元-第21讲-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岳麓版.docVIP

【步步高】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十单元-第21讲-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岳麓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步步高】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十单元-第21讲-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岳麓版

第十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第21讲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上世纪30年代末,云集上海的外国人多达15万人,作为一个多国殖民下的城市,现代生活无可避免地与世界同步了。当时的上海市不可能经历的是(  ) A.街上随时可见穿西装着旗袍的人流 B.出门可坐双层公交汽车 C.在石库门一带可见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D.青少年在街头网吧上网冲浪 2.婚礼上新娘子身穿新式旗袍,头遮喜庆红盖头,新郎一身长袍马褂的装扮。关于这种场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西文明交融的产物 B.体现了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 C.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之后 D.这种婚礼观在20世纪初的城乡普及 3.今年六十五岁的奶奶经常对小孙子唠叨起自己儿时的生活境况,奶奶的唠叨中不可能有(  )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人人一身蓝,购布认票不认人” C.“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招生” D.“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 4.下列哪一种言论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婚姻特点(  ) A.“我要自己找婆家呀” B.“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 C.“孩儿无知,婚嫁大事全凭父母大人做主” D.“无媒无凭,就想结婚,甭做梦” 5.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于(  ) A.外国的在华航运业 B.洋务运动中建成的轮船 C.在外国的帮助下建立的新式海军 D.中国的民族工业 6.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 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B.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C.在上海大剧院门口看到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的海报 D.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京张铁路通车的新闻 7.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成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8.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9.《上海乡土志》中记载:“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当时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  ) ①西式建筑 ②近代邮电事业 ③外来宗教 ④西餐、西式服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1.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当时中国老百姓知道这些事件主要是通过(  )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粉碎“四人帮”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互联网 12.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依据这一媒体的“网口”夺子特性与影响,你认为(  ) 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知识 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 C.给青少年学生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 D.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助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明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10分) (3)据材料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