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晓玉-我这个作家很业余
王晓玉:我这个作家很业余王晓玉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前院长。从事文艺学研究,主攻影视文学理论,其主要理论著作有《中国电影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影视文学写作》(外语教育出版社)等;主编有“传播学丛书”及“广播电视艺术系列教材”等教材。其文学创作主要有长篇小说《紫藤花园》《凡尘28个保姆1998年及2004年两次获全国女性文学创作奖。
在赴约去见王晓玉之前,我一直觉得七宝古镇是很遥远的地方,可是真正过去了才发现,从徐家汇乘上地铁9号线,原来也只不过半小时的路途。就好像在真正和王晓玉面对面聊天之前,我一直以为她是一个精觉伶俐的上海女人,也许还有过一个紫藤花园式的丰盛童年,以及有28个如田教授家那般的精明亲戚――这才让她轻松描画出那些个生动又贴切的人和事来。结果我又错了,当我走进王晓玉紧邻着七宝老街的独门别墅,穿过四只大狗呼啦啦热情相迎的阵式后,见到的是一位亲切又爽朗的长者,脸上一点没有女作家惯常有的那种不动声色的矜持和疏离,反而一言一行中都透着一股亲近劲儿,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的大大咧咧。我说,您看着真是不像“那种”上海女作家啊,她笑说:“是吧,其实我是个山东人。”
王晓玉说,其实在她的第一篇中篇小说里,她就提到自己从小就有根深蒂固的山东情结,“我脱不了浸透了我全身的山东人脾气”,因为王晓玉的父亲曾是闯上海的生意人,而其祖籍是在山东。“我是个山东人,虽然出生在上海,成长在上海,现在看起来,还得老死在上海,但是山东人的血流动在我的血管里。我不是很精细,比较粗率,有时使我很自豪,有时使我很惭愧;写作过程中,体现出山东人的风格就是我不小家子气,这算是优点,同时我又不够细腻,这只能说是缺点。”嗯,果然是山东人,我还什么都没问呢,她已经畅畅快快说上啦。
因为当年就很喜欢《紫藤花园》,所以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长篇小说《紫藤花园》以华申水泥厂的沉浮兴衰为背景,以实业家沈源、报业人士张宗元与李可心、紫藤等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示了从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历史变迁,小说在人物之间恩恩怨怨的哀婉故事中,在人物个体曲折坎坷的人生沧桑里,生动展现了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王晓玉说,她自己最满意的也是这第一部长篇小说《紫藤花园》,这本书后来有半本被改成电视剧,另外半本因为当时的各种原因腰斩了,她一直对此有些遗憾。王晓玉说,《紫藤花园》的成功,其实是一种女性文学作品的成功,同样一个历史更迭社会变迁大背景,我们既需要有宏大精准的男性视野去描述,同样也需要有温柔悲悯的女性视角来解读,因为,“女性文学作品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
所以,女性作家的写作核心是怀有一颗悲悯之心么,我问。王晓玉却说不是:“对于女作家而言,写作最重要的资本,我以为是思想。”王晓玉表示,女性作家的写作不但要有生活,有感情,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悟,有想法,有理性的思维,这样才不会流于浅俗,流于琐碎,流于简陋。“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对所有性别的作家都困难,而对女性作家而言更加困难。”王晓玉说,“另外,女作家以写女性为主,这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一个作家思想深刻与否并不在于她写的是男人还是女人,而在于她怎么样写男人和女人。”
说到这里,我忽然觉得好像又回到了大学文艺理论课的课堂,这才想到王晓玉除了女作家之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老师。对于这个身份,王晓玉表示,自己本来就是华东师大毕业的,又一辈子当教师,还有机会可以在母校开辟出一块处女地、且一手培养这个平台成为高地,她心里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所以在我心里,作家这个身份是第二位的,首先我是个教师。”
三年前,因为家中父母年事已高,杂事也多,所以王晓玉主动辞去了传播学院院长的职位,而在此之前,她只用了差不多6年的时间,就在传播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学院争取到了一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在她请辞那年,在全国的新闻学科院校排名中,甫成立6年的华东师大传媒学院已经可以排到第15名了――要知道,最初这个专业从中文系分出来的时候,所有教职人员总共才只有23个人。当然,所有的“获得”都离不开“付出”,王晓玉说,从2002年她做院长开始,她个人的文学创作就基本上停止了,出版的都是专业方面的学术专著,比如《中国电影史纲》《影视文学写作》等,这些著作后来被列为了十一五全国教材。“所以你看,”王晓玉说:“我这个作家真的是业余作家,我主要的工作还是当教师。”
谈话间,王晓玉的先生黄源深从书房出来,穿过客厅,见我们都看向他,便露出抱歉打扰的一笑。因为之前就有耳闻王晓玉家是作家里少见的“教授一家门”,于是我好奇地向她探问,王晓玉连声说:是是是,我先生他可是个厉害的人,全国的外语系本科学生用的教材――四年本科八本教材――都是他主编的,他是个全国一流的外语专家。黄源深听了连连摆手,王晓玉却不容他谦让,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