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C一阶电路的响应
实验四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实验曲线求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测定方法 2、掌握RC电路在方波激励下响应的规律和特点 3、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和分析电路的响应,并测绘图 形。 * 二、实验设备 DDS函数信号发生器 TFG1005 一台 数字存储式示波器 DS1042CH 一台 DL2实验电路板 一台 * 三、实验原理 1、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RC一阶充放电电路如图下图所示,开关K由触点2扳到触点1时电路产生零状态响应, K由触点1扳到触点2时电路产生零输入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 *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放电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充电 E R C 1 S( t =0) u C u E t 0 0.368E u C E t 0 t 1 2 u E R C 1 S( t =0) u C u E t 0 1 2 0.632E u C E t 0 t u * 2、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 对于以上所示电路,用示波器测得零输入响应的波形,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 当:t =τ时,uC(τ)= 0.368E 所以零输入波形下降到0.368E时,所对应的就等于时间常数τ。 同理,τ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长到0.632E所对应时间测得。 0.368E u C E t 0 t 0.632E u C E t 0 t * 3、动态网络过渡过程的观察 对于RC电路的方波响应,在电路的时间常数τ远小于方波周期T(τ =RCT)时,可以视为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的多次过程,和直流电源多次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方波的前沿相当于给电路一个阶跃输入,其响应就是零状态响应, 方波的后沿相当于在电容具有初始值uC(0_)时把电源用短路置换,电路响应转换为零输入响应。 为了清楚地观察到响应的全过程,可使方波的半周期和时间常数RC保持在5:1左右的关系: T/2 : τ = 5:1 。 * 4、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一阶电路中较典型的电路,它对电路元件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周期有着特定的要求。 一个简单的RC串联电路,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当满足τ = RC T/2时(T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C端作为响应输出,就构成了一个积分电路: 积分电路及波形 * 将上图中的R与C位置调换一下,即由R端作为响应输出,且当电路参数的选择满足条件τ = RC T/2时,就构成微分电路: 微分电路及波形 * 四、实验内容 1、观察RC电路在方波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测定时间常数τ。 参照原理设计一个RC充放电实验电路,要求方波电压信号Um=3V,f=1KHz,选择线路板上R、C元件,使方波的半周期和时间常数RC保持在5︰1左右的关系。 将激励源ui和响应uC的信号分别连至示波器的两个输入口CH1和CH2,这时可在示波器的显示屏上观察到激励与响应的变化规律,根据零状态响应或零输入响应波形,测算时间常数τ,自拟记录数据的表格和描绘ui及uC波形的图表。 * 2、观察积分电路激励与响应 参照原理图设计一个RC积分电路,要求输入方波电压信号Um=3V,f=1KHz,观察描绘响应波形,并定性观察C增大至C1、C2、C3时,对响应的影响。自拟实验电路图(包括元件参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现象的表格、描绘ui及uC波形的图表。 3、观察微分电路激励与响应 参照原理图设计一个RC微分电路,要求输入方波电压信号Um=3V,f=1kHz,观察描绘响应波形,并定性观察R增减至R1、R2、R3时,对响应的影响。自拟实验电路图(包括元件参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现象的表格、描绘ui及uR波形的图表。 * *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示波器的辉度调节要适中。 2、调节仪器旋钮时,动作要轻。 3、观察示波器波形时,按下AUTO键以使波形稳定显示。 4、由于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公共地线必须接在一起,并要与实验板上的公共接地端子相连,因此在实验中,改变观测对象(R或C)时,注意信号发生器连线与示波器探头位置应作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java第5章 异常.ppt
- .MEMS驱动技术.ppt
- .MEMS制造技术0705.ppt
- .NetSec-ch6.2 SSL.ppt
- .NoteExpress在线检索失败结果分析(华师).ppt
- .OO2分析4-其他模型1.ppt
- .MT6223系列与MT6225B的性能差异比较.ppt
- .openflow_数据结构.ppt
- .NX_三维标注尺寸.ppt
- .OPF(one piece flow)生产.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