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20111226zkj.pptVIP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仲列传20111226zkj

思考: 哪些段落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相关链接 民贫则乱,乱而难治,治则更乱。反之,民富则易治。所以,乱的根源在于民贫:因为民贫则无家财可持,无乡人可亲,无亲无恃,必然轻生而犯禁作乱无所畏惧,人性恶劣,社会道德沦丧,其乱不可避免;治的本质在于民富:因为人人家里仓廪充实,必然看重礼节;个个丰衣食足,必然重视荣辱,社会由此可成为道德秩序的社会。 “民贫而生乱,民富而得治”的根本原因是人乃欲望无穷的生命个体:治与乱,最终由欲望所驱使.民贫穷,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必然产生犯禁陵上的行为;如果民的欲望得到满足,必然会有所顾忌而知礼讲节。所以,治国的核心问题是富民,治国的根本任务亦是富民,富民的根本前提是“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 相关链接 管仲当了齐国的相国后,首先在经济、内政、军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改革中,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他强调“仓廉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首先打破了井田制的限制,主张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征税。齐国靠海,就积极提倡渔盐之利,采取渔盐出口而不纳税的办法。设置盐官、铁官,利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齐国生产的盐以及铁器、丝织品供给中原许多国家以达到通货积财、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不久,齐国积累了大量财富,在春秋前期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关链接 管仲在内政上实行了“叁其国而伍其鄙”的政策,规划全国为工乡、商乡和士乡三种,分别设官管理。并规定士农工商“四民”的固定住处,按人户编制起来,不许任意迁徒和杂处,从而加强了国内的统治。管仲最主要的政策是军制的改革,“作内政而寄军令”。这便是富兵于民,兵民合一,把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统一起来,平时进行生产,战时可以打仗。 相关链接 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加强了武备,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国力很快强盛起来。齐桓公依靠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开始对外发展,提出“尊王接夷”的口号来号召诸侯。“尊王”就是尊祟周王;“攘夷”即驱逐夷、狄等少数民族势力。当时周天子虽已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名义上毕竟还是天下的共主和宗法上的大宗,影呐还很大,所以齐桓公想借尊王的名义代替周天子来号令诸侯。同时,夷、狄等少数民族的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原各国的安全.“攘夷”是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比如,齐桓公曾听从管仲建议,根据周王关于诸侯送诸侯不能出境的规定把燕庄公所到的齐国土地割给燕国。从此燕国也参加了以齐桓公为首的政治集团,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像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相关链接 孔子说:管仲的器识太小!有人问道:你是说管仲节俭过头、太小气了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府第,每处的设施和用人都是专门的,管仲哪是节俭的人?那人又问道:是不是他因为太重礼才显得讲究过分了?孔子又说:国君用屏在门外屏蔽内外,管仲门外也用屏;天子和诸侯宴请国君才使用放还酒杯的土墩,管仲也用上了。若说管仲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啊? [注] 器,器度,器量。三归,三处府第。树,屏。塞,蔽,屏蔽。反坫,国君设享宴,主客分坐东西,主人敬酒,客人回敬,主人再先饮后敬,用同一个爵,往返之间,设一个土墩,喝过酒将空爵放置在土墩上,即“反爵于坫”。 [参考] 三归:有七说,“家有三归之台”、“取三姓女”、“采邑”、“以三牲献”、“府库之属”、“市租”、“自朝而归,其家有三处”。说各有理,然当以“焉得俭”为断,惟最后一说可称“奢”,且与“官事不摄”相应,他说仅得为“僭越”、 “富”、“横暴”而已。今从俞樾、钱穆说。 管仲之器小:黎靖德《朱子语类》:“此是孔子说管仲胸中所蕴及其所设施处,将‘器小’二字断尽了。盖当时之人。只见管仲有九合之功,将谓它大处大故。孔子却见它一生全无本领,只用私意小智做出来,仅能以功利自强其国,若是王佐之才,必不如此,故谓之‘器小’。” 相关链接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