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南北朝民间歌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南北朝民间歌曲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吴歌与西曲 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 女性的吟唱 清丽缠绵的情调 修辞特点 《西洲曲》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引《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幷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说:“按西曲歌出于荆(今湖北省江陵县)、郢(今江陵县附近)、樊(今湖北省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依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可见这些民歌本来是徒歌,由乐府机构采集以后才入乐的;吴歌与西曲虽同属南朝民歌,但由于产生在不同的地区,所以在音乐的声节和歌唱方式上也有所差异。从时间上来说,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西曲于宋、齐、梁、陈的居多。清商曲辞中还有神弦歌一类,共18首,是民间祀神的乐章。清商曲辞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保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乐府诗集》卷六十一引《宋书·乐志》说:“自晋迁江左,下逮隋、唐,德泽浸微,风化不竞,去圣逾远,繁音日滋。艶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哀淫靡曼之辞,迭作幷起,流而忘反,以至陵夷。 衰败,走下坡路。原其所由,盖不能制雅乐以相变,大抵多溺于郑、卫,由是新声炽而雅音废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构, 王运熙《汉魏两晋南北朝乐府官署沿革考略》于此有考论,可参阅。见其《乐府诗论丛》,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4月第1版。负责采集民歌配乐演唱。现存南朝民歌就是由这些乐府机构采集而保存下来的。汉代统治者采集民歌尚有“观风俗,知薄厚”(《汉书·艺文志》)的目的,而南朝统治者采集民歌则完全是为了满足其纵情声色的需要。《南齐书 衰败,走下坡路。 王运熙《汉魏两晋南北朝乐府官署沿革考略》于此有考论,可参阅。见其《乐府诗论丛》,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4月第1版。 HYPERLINK /view/50122.htm \t _blank 南朝宋孝武 HYPERLINK /view/20013.htm \t _blank 皇帝 HYPERLINK /view/147875.htm \t _blank 刘骏的 HYPERLINK /view/1070.htm \t _blank 年号(457年正月-464年十二月), HYPERLINK /view/637929.htm \t _blank 刘宋王朝使用这个年号共约8年。 《宋书·乐志一》:“晋氏之乱也,乐人悉没戎虏,及胡亡,邺下乐人颇有来者。谢尚时为尚书仆射,因之以具钟磬。太元中,破苻坚,又获乐工杨蜀等,闲纯旧乐,于是四箱金石始备焉。” 宋后废帝时户口不满百万,而“太乐雅郑, 雅乐和郑声,引申为正与邪﹑高雅与低劣。元徽时校试,千有余人”(《南齐书·崔祖思传》);齐高帝“幸华林宴集,使各效伎艺:褚彦回弹琵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琴,沈文季歌《子夜来》,张敬儿舞”(《南史·王俭传》);齐武帝 萧赜(440年—493年),齐高帝萧道成长子。“后宫万余人,宫内不容,太乐、景第、暴室 暴室即染坊。暴,即曝。后亦泛指宫廷内的织作之所。皆满,犹以为未足”(《南史·豫章文献王嶷传》),又亲“制《估客乐》,使太乐令刘瑶管弦被之”(《通曲·乐典》);“普通 HYPERLINK /view/47798.htm \t _blank 梁武帝 HYPERLINK /view/23783.htm \t _blank 雅乐和郑声,引申为正与邪﹑高雅与低劣。 萧赜(440年—493年),齐高帝萧道成长子。 暴室即染坊。暴,即曝。后亦泛指宫廷内的织作之所。 HYPERLINK /view/47798.htm \t _blank 梁武帝 HYPERLINK /view/23783.htm \t _blank 萧衍的第二个 HYPERLINK /view/1070.htm \t _blank 年号,共6年余。 选择。 赏赐。 见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一、卷二十、卷二十五。 南朝民歌中多清丽缠绵的情歌,与江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