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益气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缩略词表
AS atherosclerosis 动脉粥样硬化
AC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塞
ET endothelin 内皮素
FBG fasting blood sugar 空腹血糖
FG fibrinogen 纤维蛋白原
H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NO nitric oxide 一氧化氮
P2hBG tow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 餐后2 小时血糖
PAI-I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TS prethromboticstate 血栓形成前状态
SAP stable angina pectoris 稳定型心绞痛
SD sudded death 猝死
Tch total cholesterol 总胆固醇
t-PA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AP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不稳定型心绞痛
vWF von Willebrand factor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5
益气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拟从凝血和纤溶系统障碍及血小板聚集等角
度入手,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对纤维蛋白原(FG )及对血栓形成前状态部分敏感分子标志物水平内皮素(ET )、
一氧化氮(NO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I )等的影响,阐明益气活血汤作用机制
可能与其对血栓形成前状态部分敏感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有关。为中医药防治不稳
定型心绞痛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病人4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
组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抗心绞痛及对症治疗,抗心绞痛药物包括
β阻滞剂、硝酸酯和钙拮抗剂,若合并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者,视病情联合
应用降压、降糖等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
分早晚2 次口服,每日 1 剂。两组均分别观察其疾病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
候积分变化、症状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及一氧化氮
(NO )、内皮素(ET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
激活剂(t-PA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I )等指标变化。并作血、尿、大
便常规、肝(ALT )、肾(BUN 、Cr )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检测。
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
组治疗后在降糖,调脂,抗凝等疗效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B7-H3基因沉默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t生长影响及机制实验的研究.pdf
- 超短波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F-VEP和RGCs形态及计数影响.pdf
- 丙氨瑞林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抑制及FHIT表达影响.pdf
- 核苷(酸)类药物对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和分级影响.pdf
- 丙氨瑞林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作用及其对PCNA影响.pdf
- 熏洗药不同温度对膝骨关节炎疗效影响临床观察.pdf
- 能力评定和行为反省对公正感影响%3a基于报告的研究.pdf
-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pdf
- “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影响.pdf
- 高尿酸血症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