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安次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的文化考查.pdfVIP

廊坊市安次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的文化考查.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第四期《音乐创作》 廊坊市安次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的文化考查 唐慧云 摘要:南响口梵呗音乐属于北派代表佛教音乐,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与我国民族音乐相互交融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风格。本文从南响口梵呗音乐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来探讨其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并试图通过对其地位的分析来揭示其作用, 进而为我们全面认识梵呗音乐、挖掘南响口梵呗音乐提供资料。 关键词:南响口:梵呗:音乐特点 南响口梵呗音乐来源于南响口村弥陀寺,是僧传佛教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响口村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区南部,隶属 于安次区码头镇,从廊坊市区出发,向南行25公里,再向东行10公里,是一个有一千余口的小村子,至今已有500多年的 历史。古时是永定河范区,故有“响口”之说。“梵呗”的本意是佛教徒念经的声音,这里指佛乐。因为南响口梵呗音乐会 的音乐是南巷口村弥陀寺僧人所传,不管是演唱方法,还是演奏方法以及各种演奏形式。都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寺庙音乐。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成立于1950年,我们不敢说南响口梵呗音乐会就是种种音乐的遗存,因为这需要专家学者来考证,但南 响口梵呗音乐会确确实实是佛教寺庙传下来的音乐,在其它地方极少见到。 一、南响口梵呗音乐的历史源流 南响口梵呗音乐的历史目前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成祖继位(1403年)以前,这可从两个方面得到佐证。一是据当地望族 族谱记载,明成祖时弥陀寺香火鼎盛,音乐那时已经在庙里传承。南响口原名侯家桥,村里有很多居民是燕王扫北后从山西 洪洞县迁徙过来的,本地至今还流传着:“要问祖先名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做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燕王扫 北之后,从山西洪洞移民到河北是普遍的事,当地习俗,过去说哪个村子若没有庙是算不上村子的,当时有几个大姓就是冲 着弥陀寺才在侯家安家。但具体到当时弥陀寺乐僧已经传承了多少代,因弥陀寺已拆除,庙内遗物丧失净尽,所以现已无从 考究。二是从弥陀寺僧人传承辈份歌诀可推知。歌诀如下:清静觉海洪源广,悟本真常慧性宽,祖道兴隆传法演,普周沙戒 定心安。至1950年寺庙拆除时已经传到“沙”字辈,可知辈份有二十四代,按最低标准二十年传一代计算,至今也应有多 年的历史。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成立于1950年,在刚创建时有四位僧人,他们是周月师傅以及徒弟沙文、沙然、沙章。沙章是1996 年去世的,到现在亦不过十年时间,现在僧人己全不在了,只剩下俗家弟子,但音乐本身没有变。值得一提的是庙内有一老 曲子本,现健在的老会员刘术礼、褚永森、齐瑞安等都见到过。工尺字抄写相当工整,系庙内普济和尚亲笔,普济不光管子 演奏技艺精湛,书法在当地也颇有名气。本子曲谱记载丰富,比现在能见到的最全的曲本还要多很多。普济和尚生活在清朝 晚期,曲子本的年代也应该大致相当。非常遗憾的是曲本在文革中毁于一旦。目前,会内存有一普济亲笔抄写曲本,曲谱封 面为兰布面,中间竖有一行字“中华民国七年旧历六月初七”,字为繁体,是日应为1918年7月14日。南响口梵呗音乐经 过几百年的传承,保留着其佛教音乐的原汁原味。这可算南响口梵呗音乐目前唯一存在的历史记载。 二、南响口梵呗音乐的文化事象 (一)音乐特点 南响口梵呗音乐在寺庙里是始终是内部流传,传到新中国成立才流入民间,近年因学习人员稀少,也组织招收外村人员 来学习,但苦于念曲,均中途而废。因为梵呗音乐距寺庙流传较近,所以称得上地道的原汁原味的佛教音乐。 音乐在演奏上一般采用四调,正调、背调、皆止调、小工调,还有一个越调(管子指法有变动,其他乐器用背调)。音 乐演奏转调时不需更换乐器。管子有时要更换大小引子。几样乐器中尤属管子要求功夫最深,素有头管之称。管子的演奏历 史可上追北魏,那时开凿的云岗石窟第二期雕塑中已有许多吹管的形象。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臂篥者,本龟兹国 乐也。亦名悲篥,有类于笳。文中所述觜篥,即当今管子的鼻祖。民间有“千日管子、百日笙、横笛一晚就行”的说法,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管子的演奏难度较大。 念曲当中的借字现象也是梵呗音乐的一个特征。念曲时明明念了“六”音,却发“凡”音。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诸如 乐曲中调性的游离,曲子总体的风格等等,也是梵呗音乐的重要特征。 (二)演奏形式 乐队有固定编制,10名乐手为满班,包括5吹4打1圆帽。只有5吹或4打为半班。5吹实际上是泛称,其中只有4 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