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吨合成氨变换毕业设计-副.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万吨合成氨变换毕业设计-副

摘要 本文是关于重油为原料年产8吨氨一氧化碳变换工段初步设计。在合成氨的生产中,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反应。用重油制造的原料气中,含有一部分一氧化碳,这些一氧化碳不能直接做为合成氨的原料,而且对合成氨的催化剂有毒害作用,必须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变换反应加以除去。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的净化过程,又是原料气的制造过程。本设计主要包括工艺路线的确定、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触媒用量的计算、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换热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以及设备选型等。并且综合各方面因素对车间设备布置进行了合理的设计,最终完成了20 000字的设计说明书及生产工艺流程图、车间平立面布置图及主体设备装配图的绘制。 关键词:;一氧化碳变换;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Ⅱ 第1章 总论 1 1.1 概述 1 1.1.1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的意义与作用 1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 设计依据 1 1.3 厂址的选择 2 1.3.1 厂址选则 2 1.3.2 方案比较 2 1.4 设计规模与生产制度 3 1.4.1 设计规模 3 1.4.2 生产制度 3 1.5 原料与产品规格 4 1.5.1 原料规格 4 1.5.2 产品规格 4 第2章 工艺设计与计算 5 2.1 工艺原理 5 2.2 工艺路线的选择 5 2.3 工艺流程简述 5 2.4 工艺参数 6 2.4.1 原料气体组分 6 2.4.2 工作压力 6 2.4.3 工作温度 6 2.4.4 计算基准 7 2.5 物料衡算 7 2.5.1 变换气量及变换率计算 7 2.5.2 总蒸汽量计算 7 2.5.3 中变炉物料衡算 7 2.6 热量衡算 13 2.6.1 中变炉一段CO变换反应热量衡算 13 2.6.2 中变炉二段CO变换反应热量衡算 13 2.6.3 中变炉三段CO变换反应热量衡算 14 2.6.4 换热器热量衡算 15 2.6.5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一览表 16 第3章 设备选型 17 3.1 设备选型原则 17 3.2 主要设备计算 17 3.2.1 中变炉设备计算 17 3.2.2 换热器设备计算 24 3.3 其他主要设备 25 第4章 设备一览表 26 第5章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27 5.1 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27 5.1.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27 5.1.2 车间设备平立面布置的原则 27 5.1.3 本工段设计设备布置原则 28 第6章 自动控制 29 6.1 主要的控制原理 29 6.2 自控水平与控制点 29 第7章 安全和环境保护 30 7.1 三废产生情况 30 7.2 三废处理情况 31 第8章 公用工程 31 8.1 供水 31 8.2 供电 31 8.3 通风 31 8.4 供暖 32 8.5 电气 32 结束语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第1章 总 论 1.1 概述 1.1.1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的意义作用 在合成氨的生产中,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反应。用重油制造的原料气中,含有一部分的一氧化碳,这些一氧化碳不仅不能直接做为合成氨的原料,而且对氨合成中的催化剂有毒害作用,因此必须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变换反应加以除去。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摩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除去大部分一氧化碳,使一氧化碳含量净化到3%左右,然后进入铜洗进一步的清除。所以通过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既能把一氧化碳转化为易在下游除去的二氧化碳同时又生产有效组分氢气或生产具有较高H2/CO2比的合成气。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的净化过程,又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一氧化碳加压变换,可以提高生产能力,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触媒,提高经济效益。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许多氮肥厂都对一氧化碳变换系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力争降低能量的消耗和成本。常用的有采用中温变换串联低温变换工艺,使用新型高活性的低温催化剂,常压变换变为加压变换等。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新建工厂或是改建的工厂基本都采用加压变换。随着新型耐硫催化剂的开发成功,八十年代中期开发了中变串低变工艺;为了利用低变的低温高活性,九十年代初期开发了全低变工艺;为了克服全低变工艺不能长期稳定运行的缺点,九十年代中期又开发了中-低-低工艺。其后的十年间是全低变工艺和中-低-低工艺推广和完善的过程。国外大部分使用宽温区的催化剂,变换催化剂从传统类型Fe-Cr系变换为Co-Mo系。国外合成氨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不管是原料还是操作压力的选择都与我国的中小型氮肥厂大不相同。 1.2 设计依据 本次设计是按照学校下发的《齐齐哈尔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和齐齐哈尔大学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